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1,共6页
Modern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110
-
1莫守忠.试论中小企业信用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3):82-84. 被引量:3
-
2梁周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道德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5):5-7. 被引量:15
-
3徐振昌.道德建设的三个运行机制[J].兵团党校学报,2002(5):34-35. 被引量:1
-
4李建华,周蓉.道德权利与公民道德建设[J].伦理学研究,2002(1):16-20. 被引量:20
-
5龙静云.制度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25-30. 被引量:15
-
6王小锡.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伦理学使命[J].道德与文明,1999(3):22-23. 被引量:16
-
7陈筠泉.制度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1998(6):7-12. 被引量:33
-
8王南湜.论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三个维度[J].江海学刊,1997(3):85-91. 被引量:21
-
9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J].法学评论,1998,16(2):37-44. 被引量:170
-
10王岗峰.论政德建设的“三个优先”原则[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1):27-2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0
-
1崔轶华,王引兰,梁丽芳,赵旭.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94-96.
-
2梁其贵.制度生活与道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4(7):75-77. 被引量:3
-
3冯继康,张利平.论制度德性的内涵及其意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1):4-6. 被引量:3
-
4秦凤霞.浅析制度伦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0-24. 被引量:1
-
5李炳林.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伦理道德运行机制探析[J].理论导刊,2006(2):10-12. 被引量:1
-
6王淑芹,钱伟.转型期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伦理分析[J].哲学动态,2006(10):53-57. 被引量:8
-
7窦建华.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8(1):44-44.
-
8黄蓉生,白显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体系构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4):54-58. 被引量:34
-
9韩雷.对道德制度建设的伦理环境浅析[J].理论界,2008(10):41-42.
-
10屈陆.试论学校德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合道德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8):64-66.
二级引证文献108
-
1杨永成.如何运用制度增强高校道德建设的实效性[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2):56-57.
-
2李蕾.论道德建设与道德法律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S1):78-79.
-
3何京蓉.关于私营企业信用建设的问题探讨[J].江苏商论,2004(6):110-111. 被引量:1
-
4方恩升.个人信用:“信”为“用”之本[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3,6(1):28-31.
-
5卢楠楠.浅析制度德育[J].法制与社会,2006(19):181-182. 被引量:1
-
6范虹.公民道德建设机制探讨[J].伦理学研究,2004(4):42-45. 被引量:2
-
7张知慧.基于伦理视角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培养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5-156. 被引量:2
-
8曹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2):9-12. 被引量:3
-
9周帼.论司法公正的伦理构建[J].三江高教,2012,0(1):62-67.
-
10李克海.制度的伦理化和伦理的制度化[J].江海学刊,2004(5):99-103. 被引量:9
-
1陶富源.客观规律与其价值性运用[J].江淮论坛,1995(3):55-59. 被引量:2
-
2周溯源.天地之间是个人——论责任[J].档案天地,2013(2):1-1.
-
3周纪兰.过理性生活,做有德性的人——亚里斯多德伦理思想评述[J].社会科学(甘肃),1980(1):40-45.
-
4周丽琴.德治·法治·市场经济[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9):62-65. 被引量:1
-
5文化随笔[J].群文天地,2010(12):1-1.
-
6金刚.伊斯兰教与儒家皆讲团结强调整体观念[J].中国穆斯林,1998,0(5):18-19.
-
7谢荣华.“觉解”基础上的理性生活——冯友兰《新世训》“新生活方法”意蕴浅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2):13-17. 被引量:6
-
8亚根.黎族与道家乐舞的和谐际遇[J].新东方,2008(12):58-61. 被引量:2
-
9周丽琴.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与法治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6(1):114-116. 被引量:4
-
10张艺蕾,孙志海.论拉康对主体理论的贡献[J].学术研究,2014(3):26-3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