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魂向肉体倾斜——以王安忆、陈染、卫慧为代表论三代女作家笔下的性
被引量:11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共引文献27
-
1傅建安.卫慧小说的后现代叙事狂欢[J].中国文学研究,2009(1):53-56. 被引量:1
-
2闫银超.诗意的沉沦——张洁、林白、卫慧三代女作家爱情观的比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28-30.
-
3雷鸣.从灵魂救赎到欲望高蹈——论三代女作家性爱书写的内涵及流变[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51-53. 被引量:2
-
4吴智斌.无根的写作:卫慧、棉棉作品对“父亲”的解构[J].当代文坛,2001(3):19-21. 被引量:1
-
5郭宝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身体写作的演变[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29-31.
-
6傅晓翎.从秘密花园到喧闹酒吧——浅论陈染、林白与卫慧的创作[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1):70-73.
-
7张治国.消解诗意的形而下欲望书写——大众文学粗鄙化倾向批判[J].晋阳学刊,2006(3):102-105.
-
8韩丽梅.透析晚生代女性写作的癫狂——探析晚生代女性写作突现的原因及另类风格[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11-13.
-
9汪德宁.试论美女作家的“身体”写作[J].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39-42. 被引量:1
-
10康艳.审美理想的寻找与迷失——城市日常生活与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审美取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2):38-42.
同被引文献99
-
1齐红.女性写作:寂静之声——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历史意味[J].南方文坛,2004(2):14-19. 被引量:4
-
2袁媛.陈染的精神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S1):157-159. 被引量:1
-
3马超.王安忆小说的叙事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1):22-26. 被引量:5
-
4汪跃华.与黛二小姐告别——关于陈染写作的困境[J].文学评论,1999(5):57-59. 被引量:3
-
5王绯.王安忆:理性与情悟[J].当代作家评论,1998(1):25-29. 被引量:17
-
6盛英.多姿多彩的“思想表情”──关于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的一次鸟瞰[J].小说评论,1997(1):4-8. 被引量:2
-
7丁帆,王彬彬,费振钟.“女权”写作中的文化悖论[J].文艺争鸣,1997(5):11-16. 被引量:8
-
8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J].当代作家评论,1996(3):47-56. 被引量:118
-
9孟繁华.忧郁的荒原:女性漂泊的心路秘史─—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J].当代作家评论,1996(3):57-61. 被引量:17
-
10吴义勤.生存之痛的体验与书写——陈染小说论[J].小说评论,1996(3):66-7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1
-
1韩丽梅.透析晚生代女性写作的癫狂——探析晚生代女性写作突现的原因及另类风格[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11-13.
-
2陈春梅.从觉醒到迷失的叙事——《莎菲女士的日记》与《上海宝贝》里女性形象比较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1):43-45.
-
3高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王安忆小说创作研究述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42-43.
-
4朱逸冰,黄萍.寻求两性存在状态的“平衡”——论王安忆文学创作中的情爱叙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6(4):35-38.
-
5卢桢.《林花谢了春红》的知性立场和人间情怀[J].小说评论,2012(5):179-183.
-
6崔羽淇,程亚丽.陈染女性写作研究综述[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1):28-31. 被引量:1
-
7付文慧.新时期中国女作家与异域传播:不同视阈与定向诠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1):133-137. 被引量:2
-
8付文慧.中国女作家作品英译合集:文学翻译、性别借用与中国形象构建[J].外国语,2013,36(5):67-71. 被引量:6
-
9杨杰蛟.向寂静荒原的探寻——陈染研究综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33(5):29-33.
-
10黄柏刚.一部标志女性意识流变和女性文学发展的力作——读赵玫小说《上帝也知道梦不可追》[J].当代文坛,2003(3):78-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宋凯彤,蓝红军.国内形象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过去、现状与未来[J].中国外语研究,2021(1):102-108. 被引量:1
-
2伍丹,杨经建.东西方两种诗情的遇合——论杜拉斯和赵玫[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3):117-119. 被引量:1
-
3张奂瑶,马会娟.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研究: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2016,39(6):82-89. 被引量:12
-
4杜君艳.王安忆《长恨歌》之翻译传播主体初探[J].长江丛刊,2018(7):106-107.
-
5张璐.《人民文学》英语版对当代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译介探究——以《春风夜》译介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3):80-83.
-
6李竞楠,苏诗尧.电影《狗十三》中的女性意识的弘扬与表现[J].戏剧之家,2019(15):64-66.
-
7胡开宝,盛丹丹.《可持续发展报告》英译本中的华为公司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国语,2020,43(6):94-106. 被引量:37
-
8刘洋,朱玉彬.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新动向——《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评介[J].东方翻译,2020(6):74-78.
-
9张立柱.独特的时空叙事:基于语料库的残雪小说英译文体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5(4):96-104. 被引量:1
-
10肖丽,王海.国内中国形象研究的翻译学路径: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育研究,2023,11(4):35-4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