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群体下甘薯间套作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行向、起垄方式和甘薯品种对甘薯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相互作用。上茬玉米采取高密度(>3000株/亩)时,东西行向有利于甘薯高产;反之,则以南北行向为宜。玉米大行间薯地的光、温条件以行间中心为最优,甘薯对起垄方式和行间小气候的适应性因品种而异,迟熟长蔓型品种适宜于大垄双株种植,而早熟短蔓型品种则适宜于双垄单株种植.
作者
朱金庆
褚田芬
徐明时
机构地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02-205,共4页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甘薯
间作套作
分类号
S34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0
1
焦念元,宁堂原,赵春,王芸,史忠强,侯连涛,付国占,江晓东,李增嘉.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6):917-923.
被引量:131
2
谢世清,冯毅武,杜红莲,高鸭红,雷国蕃,奚联光.
滇中甘薯玉米立体高产栽培的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1997(6):7-9.
被引量:5
3
焦念元,赵春,宁堂原,侯连涛,付国占,李增嘉,陈明灿.
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光合作用光响应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5):981-985.
被引量:88
4
高阳,段爱旺,刘祖贵,申孝军.
玉米和大豆条带间作模式下的光环境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6):1248-1254.
被引量:63
5
海梅荣,郭华春,周华芬,罗文开,达布希拉图.
叶片老化对甘薯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4):447-451.
被引量:13
6
崔鸣,王玉波,白晓康,刘厚群.
夏玉米间作甘薯不同带型试验研究[J]
.玉米科学,1997,5(4):62-64.
被引量:4
7
牛斌,冯莎莎,张俊平.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的光合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29-17430.
被引量:3
8
李植,秦向阳,王晓光,李兴涛,王建辉,曹敏建.
大豆/玉米间作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0,29(5):808-811.
被引量:42
9
宫秀杰,滕云飞,钱春荣,于洋,马军韬.
玉米/辣椒间作复合群体生理效应研究Ⅰ.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辣椒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111-114.
被引量:13
10
陈玉香,周道玮,张玉芬.
玉米、苜蓿间作的产草量及光合作用[J]
.草地学报,2004,12(2):107-112.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
1
1
肖关丽,龙雯虹,赵鹏,郭华春.
玉米—甘薯间作的光合效应及产量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1):52-55.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岳朝生.
某平视显示器可靠性鉴定试验及思考[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0,18(1):43-46.
2
徐伟慧,吴凤芝,王志刚,孙国雁,徐红红.
连作西瓜光合特性及抗病性对小麦伴生的响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6):655-660.
被引量:21
3
李作一,田森林.
不同遮光条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51-53.
被引量:2
4
贾曼曼,肖靖秀,汤利,郑毅.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蚕豆间作作物产量及其光合特征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2):350-357.
被引量:15
5
解备涛,张海燕,汪宝卿,段文学,张立明.
甘薯芝麻间作模式效益分析[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3):44-48.
被引量:4
6
李洪,王彧超,王瑞军,郗小倩,张旭丽.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玉米/甘蓝不同套种模式的效益评价[J]
.农学学报,2020,10(5):21-25.
被引量:3
7
张艳,郭书亚,汤其宁,卢广远,杨爱梅,尚赏.
不同株高玉米对间套作甘薯地上部性状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9):1449-1455.
被引量:1
8
马雨荷,苏康妮,廖晨宇,徐业勇,王宝庆,张萍,虎海防.
核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核桃果实品质及间作物光合特性[J]
.林业科技通讯,2021(2):6-11.
被引量:2
9
代艳红,杨兴柏,甘国平,王元珍,李庆,刘义军,梁武林,周爱蓉,姚以平.
夏玉米+红薯宽幅复合种植模式试验效果[J]
.农业科技通讯,2022(5):170-172.
被引量:1
10
吴巧玉,邓仁菊,罗密,何天久.
甘薯-鲜食玉米套作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22,39(5):13-15.
1
大力推广轮作和间作套作[J]
.农家致富,2016,0(15):52-52.
2
宋柳新,汤陈财.
佛手瓜园立体种植效益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28(5):18-19.
3
毕再昌,刘翠华.
山坡地大垄双株玉米能高产[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98(3):13-13.
4
彭国启.
奶牛青饲作物轮作间套栽培模式[J]
.湖北农业科学,1993,32(12):33-35.
5
耿利枝,张付生.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0):153-153.
6
李雪.
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J]
.北京农业(中旬刊),2015(10):29-30.
被引量:1
7
程群,徐怡,瞿勇,陈巧玲.
恩施州甘薯机械起垄模式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8):86-86.
被引量:3
8
彭成林,曹凑贵,袁家富,梁永江,罗明清,伍应文,赵书军,徐祥玉.
黔北烤烟不同起垄及地膜覆盖方式保水效果[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2730-2733.
被引量:4
9
彭慧元,邓宽平,雷尊国.
不同起垄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7):42-43.
被引量:8
10
徐志丹.
不同起垄方式栽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初探[J]
.耕作与栽培,2009,29(2):43-43.
被引量:3
浙江农业科学
199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