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及其三大模块
被引量:
3
The Chinese agriculture origins and its three pattern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农业耕作文化起源 ,是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的关键问题 ,也是中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学者文章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掘 ,提出中国农业为本土起源的观点 ,并认为是由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西藏高原的青作农业三大板块组成。阐明了华夏先民创造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进程。
作者
唐燮军
潘朝辉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文学院宁波大学财务处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GUIZHOU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JOURNAL
关键词
中国
本土起源
粟作农业
稻作农业
西藏高原
青作农业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39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1
1
张亚生.
对西藏青作农业起源的再认识[J]
.西藏研究,2000(4):71-78.
被引量:7
2
霍巍.
近十年西藏考古的发现与研究[J]
.文物,2000(3):85-95.
被引量:14
3
朱乃诚.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思考[J]
.东南文化,1999(3):24-31.
被引量:13
4
汤惠生.
略论青藏高原的旧石器和细石器[J]
.考古,1999(5):44-54.
被引量:33
5
王象坤,孙传清,张居中.
中国栽培稻起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农业考古,1998(1):11-20.
被引量:12
6
王海明.
中国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与考古发掘[J]
.农业考古,1998(1):78-86.
被引量:11
7
向安强.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J]
.农业考古,1998(1):212-222.
被引量:11
8
黄崇岳,孙霄.原始器灌农业与欹器考[J]农业考古,1994(01).
被引量:1
9
徐旺生.
中国农业本土起源新论[J]
.中国农史,1994,13(1):24-32.
被引量:19
10
高国仁.
粟在中国古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
.农业考古,1991(1):195-201.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尚定周,王有文.
略论农业起源[J]
.农业考古,1986(1):21-27.
被引量:4
2
孔令平.
关于农耕起源的几个问题[J]
.农业考古,1986(1):28-37.
被引量:9
3
魏京武,杨亚长.
从考古资料看陕西古代农业的发展[J]
.农业考古,1986(1):91-100.
被引量:16
4
童恩正.
西藏考古综述[J]
.文物,1985(9):9-19.
被引量:93
5
The Quaternary Section of the Chengtu Institute of Geology.
资阳人化石地层时代问题的商榷[J]
.考古学报,1974(2):111-124.
被引量:4
6
安志敏,尹泽生,李炳元.
藏北申扎、双湖的旧石器和细石器[J]
.考古,1979(6):481-491.
被引量:58
7
王恒杰.
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1975(5):310-315.
被引量:22
8
王建,王向前,陈哲英.
下川文化——山西下川遗址调查报告[J]
.考古学报,1978(3):259-288.
被引量:128
9
安志敏.
海拉尔的中石器遗存——兼论细石器的起源和传统[J]
.考古学报,1978(3):289-316.
被引量:86
10
戴尔俭.
西藏聶拉木县发現的石器[J]
.考古,1972(1):43-44.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339
1
车明怀.
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藏族历史发展的主流[J]
.西藏研究,2020(S01):46-55.
被引量:3
2
王文轩.
羌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51-57.
被引量:2
3
朱之勇,房玲玉,吕雅晖,许溢洋,于春,席琳.
西藏阿里地区布让曲拉细石器地点石制品研究[J]
.西部考古,2023(2):77-84.
4
朱之勇,杨俊辉,席琳,张建林.
西藏革吉县几处石器地点的石制品[J]
.西部考古,2022(1):279-290.
5
卫斯.
“陶寺遗址”与“尧都平阳”的考古学观察——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J]
.西部考古,2020(2):59-76.
被引量:1
6
靳英帅,张晓凌,仪明洁.
楔形石核概念内涵与细石核分类初探[J]
.人类学学报,2021(2):307-319.
被引量:11
7
陈宥成,侯光良,高靖易,陈晓良.
青藏高原冬给措纳湖畔新发现的细石器及其同周边地区的技术关系[J]
.人类学学报,2021(1):28-39.
被引量:8
8
韩茂莉.
世界农业起源地的地理基础与中国的贡献[J]
.历史地理研究,2019,39(1):114-124.
被引量:9
9
吴传仁,尹达.
试论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城址生业经济的风险管理模式[J]
.南方文物,2022(6):71-75.
被引量:1
10
王建,夏欢,姚娟婷,申旭科,成婷,王倩倩,张东菊.
青藏高原末次冰消期狩猎采集人群的生存策略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0(3):380-39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0
1
刘志一.
从少数民族古语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西传[J]
.农业考古,1998(1):232-240.
被引量:9
2
安志敏.
论稻作的起源和东传[J]
.农业考古,1998(1):241-245.
被引量:5
3
何炳棣,马中.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续)[J]
.农业考古,1985(1):90-99.
被引量:6
4
何炳棣,马中.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J]
.农业考古,1984(2):43-52.
被引量:29
5
黄其煦.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中的作物(续)——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探索[J]
.农业考古,1983(1):39-50.
被引量:29
6
张孝光.
陇东镇原常山遗址14号房子的复原[J]
.考古,1983(5):474-477.
被引量:9
7
严文明.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J]
.农业考古,1982(1):19-31.
被引量:123
8
姚自昌.
北豳周祖农耕文化浅说[J]
.古今农业,2002(4):63-67.
被引量:3
9
游修龄.
黍粟的起源及传播问题[J]
.中国农史,1993,12(3):1-13.
被引量:35
10
桑玉成.
身土不二──访韩随想之一[J]
.探索与争鸣,1995(7):40-4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王飞.
区域地理环境与先周农耕文化研究——以甘肃庆阳为例[J]
.农业考古,2012(4):69-72.
2
张云,刘斐,王慧军.
谷子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新探[J]
.产经评论,2013,4(1):56-62.
被引量:9
3
陈飞平,宋茜,李华.
稻作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模式探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3):117-1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明哲,刘国荣,宋凯,崔海英,郝洪波,王晓明.
杂交谷子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14,18(5):1-3.
被引量:7
2
刘斐,刘猛,赵宇,南春梅,夏雪岩,李顺国.
河北省山区县域谷子产业发展分析——以武安和蔚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239-242.
被引量:5
3
郭雅葳,姚晓霞,陈风云,王莉.
播种方式对特早一号群体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7(8):227-228.
被引量:1
4
任君,阎小涛,秦秀珍.
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17(20):267-268.
被引量:20
5
杨丽,刘杰,祁双桂,王宗胜.
6个谷子品种(系)在平凉市旱地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8,49(1):63-66.
被引量:4
6
罗璇,徐悦.
江南稻作文化景观模式探索——以南京溧水郭兴村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1):33-37.
被引量:3
7
武翠卿,孙静鑫,郭平毅,王宏富,武新慧.
农艺措施对谷子产量及抗倒伏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6):1127-1142.
被引量:6
8
王艳杰,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赵广才.
漫话农作物(二) ——青稞、高粱、谷子、黍稷、荞麦、燕麦[J]
.中国种业,2021(5):121-128.
9
王慧军,张云,李顺国,刘猛.
文化元素助推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构想[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75-82.
10
刘佳佳,李睛,刘如慧,刘龙龙.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展策略探究[J]
.西部财会,2023(2):50-52.
被引量:1
1
我省节水灌溉面积持续增长[J]
.农村科学实验,2012(3).
2
我省节水灌溉面积持续增长[J]
.吉林农业,2011(6):4-4.
3
杨倩.
中国水稻和粟作农业的发展源头简述[J]
.青年时代,2016,0(30):109-109.
4
徐旺生.
中国农业本土起源新论[J]
.中国农史,1994,13(1):24-32.
被引量:19
5
石兴邦.
下川文化的生态特点与粟作农业的起源[J]
.考古与文物,2000(4):17-35.
被引量:39
6
刘汉杰.
雨生百谷[J]
.百科知识,2016,0(6):51-52.
7
黄艳胜.
玉米籽粒发育及产量形成[J]
.中国林副特产,2002(1):32-33.
被引量:2
8
都市农业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三大板块之一[J]
.中国畜牧业,2012(10):8-8.
9
宋吉香.
建国以来有关粟(Setaria italica)的研究综述[J]
.农业考古,2006(4):163-167.
被引量:3
10
何炳棣,马中.
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续)[J]
.农业考古,1985(1):90-99.
被引量:6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