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亚经济合作: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
3
Econom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东亚经济合作的现行框架进行了描述,并列出他们各自的侧重点及其地位。分析了东亚经济合作存在的几个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
郭磊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与管理》
2003年第1期57-58,共2页
Economy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东亚经济合作
合作框架
制约因素
分类号
F113.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3
1
裴远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新时期外交理论和实践[J]
.国际问题研究,2004(4):3-7.
被引量:1
2
秦亚青,王燕.
建构共同体的东亚模式[J]
.外交学院学报,2004(4):8-13.
被引量:18
3
张蕴岭.
探求东亚的区域主义[J]
.当代亚太,2004(12):3-7.
被引量:29
4
王毅.
亚洲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J]
.外交学院学报,2005(1):56-60.
被引量:25
5
张鉴钧.
区域经济集团化及东亚经济合作[J]
.国际经济合作,1998(6):15-19.
被引量:2
6
赵春明.
“10+3”区域合作:东亚经济合作的新趋向[J]
.教学与研究,2001(6):48-52.
被引量:9
7
曾璐,周青.
中日关系中的东盟因素[J]
.国际观察,2001(4):45-49.
被引量:4
8
高连福.
寻求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新途径[J]
.当代亚太,2002(2):47-51.
被引量:8
9
苏浩.
地区主义与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J]
.外交学院学报,2003(1):28-35.
被引量:18
10
张总明.
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若干问题的思考[J]
.北方经贸,2003(6):33-3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李长军,韦成功.
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区域政治生态问题探讨与中国的对策[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261-263.
2
李晓梅.
推进中国—东盟贸易区经济合作的构想[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4,24(11):73-77.
3
彭武汉,项文彪.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前景及对策[J]
.改革与战略,2003,19(12):61-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盛瑾.
中国经济与东盟经济的可比性研究[J]
.消费导刊,2008,0(3):81-82.
1
张琦,李少芬.
对我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政策建议[J]
.经济改革,1999(1):61-63.
2
陆建人.
东亚经济合作的亮点与难题[J]
.世界知识,2003(21):40-41.
被引量:8
3
陈峰君.
东亚经济合作谁主沉浮?[J]
.中国国情国力,2002(2):1-1.
4
宋群.
东亚经济合作的新发展及我国的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2002(7):54-59.
被引量:9
5
张鉴钧.
区域经济集团化及东亚经济合作[J]
.国际经济合作,1998(6):15-19.
被引量:2
6
罗曼怡.
东亚经济合作现状及前景[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6):26-28.
7
揭晓.
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经济合作[J]
.商场现代化,2008(23):8-9.
被引量:1
8
温彬.
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和特点[J]
.经济论坛,1995(24):40-41.
9
宁维英.
试析东亚地区区域经济集团化之趋势[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24-25.
10
郭莉.
构筑跨世纪中日经济合作框架[J]
.国际贸易,1998(8):5-6.
经济与管理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