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哲学的现实基础——兼论关于虚拟与现实关系研究的方法论
被引量:15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9,共10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0年,1979年..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82
-
1蔡文之.国外网络社会研究的新突破——观点评述及对中国的借鉴[J].社会科学,2007(11):96-103. 被引量:35
-
2翟振明.虚拟实在与自然实在的本体论对等性[J].哲学研究,2001(6):62-71. 被引量:53
-
3彭虹.广告将是一种虚拟体验[J].当代传播,2004(4):80-81. 被引量:4
-
4常晋芳.网络哲学论纲[J].现代哲学,2003(1):40-47. 被引量:15
-
5吴晓明.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2-11. 被引量:11
-
6贺来.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12-19. 被引量:20
-
7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 被引量:258
-
8吴玉荣.在虚拟空间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J].科学社会主义,2004(4):66-69. 被引量:14
-
9俞吾金.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的扬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1):28-34. 被引量:14
-
10陈月华.传播:从身体的界面到界面的身体[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3):23-27.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15
-
1郑永森.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
-
2周甄武.促进人性与人的生存方式的和谐发展——建构“和谐社会”的虚拟视角[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1):24-27.
-
3朱荣英.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革命性质及其当代意义[J].青海师专学报,2006,26(4):25-28.
-
4吕鹂慷,冯务中.网络哲学基本问题论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38-42. 被引量:3
-
5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35-39. 被引量:63
-
6冯务中,李艳艳.“网络社会”概念辨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8(9):175-178. 被引量:9
-
7刘同舫.论技术与文化交互视域下的网络文化系统[J].系统科学学报,2010,18(1):29-32. 被引量:5
-
8廖晓玲,杨直凡.试论大学生网络形象的定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3):109-112.
-
9孙跃纲,张陶然.网络主体:主体性的张扬与迷失[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9-23. 被引量:4
-
10孙丽.网络沉迷行为的人性论分析[J].理论界,2011(8):123-1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9
-
1乔冠翔.基于互联网络的教育实践分析[J].电子技术(上海),2020(12):80-81.
-
2韩园园.浅析灌输论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启示[J].广东经济,2017,0(8X):278-278.
-
3赵聪锐.对当前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品牌(理论月刊),2010(Z2):74-75. 被引量:3
-
4方小玲,蒋小花.网络舆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07(12X):138-138. 被引量:2
-
5汪灿德.论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4):122-125. 被引量:20
-
6潘莉.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新进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28-32. 被引量:6
-
7廖桂芳.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模式建构研究[J].理论界,2008(11):161-162. 被引量:9
-
8刘显忠,代金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索,2009(1):122-125. 被引量:33
-
9廖晓玲,杨直凡.试论大学生网络形象的定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3):109-112.
-
10翁铁慧.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2010(9):34-37. 被引量:4
-
1南海.哲学主题的时代转换——对虚拟哲学的理解[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1):9-11. 被引量:5
-
2乔翔.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2-24.
-
3李超元.“虚拟哲学”研究述评[J].天津社会科学,2002(5):48-51. 被引量:3
-
4姚颖麒,李姝睿.从梁漱溟文化哲学谈传统儒学复兴[J].学理论,2015(31):97-98. 被引量:1
-
5范增钍.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1):78-81. 被引量:2
-
6周文彬.略论萨特的美学思想[J].学海,1993(3):30-35.
-
7桑明,杨冬梅.数字化时代哲学的发展前景[J].探索,2001(6):64-66. 被引量:5
-
8牛俊伟.关于虚拟世界的哲学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7-18.
-
9马晓燕.《正义论》中社会契约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1):101-105. 被引量:1
-
10范增钍.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J].资料通讯,2004(2):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