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落英——《朝花夕拾》的创作心态漫议
被引量:4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3,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8
-
1.《呐喊·自序》[M].,.. 被引量:30
-
2许寿裳著..亡友鲁迅印象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114.
-
3.《致李秉中》[A]..《鲁迅全集》第11卷[C].,1926年6月17日.第468页. 被引量:2
-
4.《两地书》[Z].,.. 被引量:2
-
5.《鲁迅全集》第11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254页. 被引量:38
-
6.《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M].,.. 被引量:1
-
7钱理群著..心灵的探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20.
-
8.《朝花夕拾·小引》[M].,.. 被引量:2
共引文献69
-
1陈方竞.“校”与“刊”相结合的北京大学透视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萌生根基的再认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29-44. 被引量:3
-
2何平.《故乡》细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4(9):81-85. 被引量:7
-
3李新宇.鲁迅启蒙之路再思考(中)[J].鲁迅研究月刊,2004(10):13-24. 被引量:5
-
4刘堃.从散文看鲁迅与周作人精神特质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04(10):76-84. 被引量:3
-
5李峰.鲁迅的文献学成就[J].史学史研究,2004(4):42-47. 被引量:4
-
6李春林.两位“人性的天才”的“呐喊”与“绝叫” 鲁迅与迦尔洵的比较研究(下)[J].鲁迅研究月刊,2004(11):26-33. 被引量:1
-
7张永泉.思想批判与心理承传——鲁迅与孔子[J].孔子研究,2004(6):114-118. 被引量:1
-
8张国军.论鲁迅思想的三个转变[J].安徽史学,2002(3):77-79.
-
9袁盛勇.论鲁迅留日时期的复古倾向(上)[J].鲁迅研究月刊,2000(9):4-12. 被引量:5
-
10郑家建.鲁迅:边沿的世界[J].鲁迅研究月刊,2000(11):30-4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89
-
1顾农.《朝花夕拾》分组研究[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5,30(1):79-85. 被引量:4
-
2李振坤.文化·文献·审美──《朝花夕拾》价值论[J].鲁迅研究月刊,1998(8):35-44. 被引量:3
-
3殷国明.鲁迅与《朝花夕拾》[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5(4):60-66. 被引量:4
-
4彭斌柏.重读《朝花夕拾》[J].鲁迅研究月刊,1991(4):30-35. 被引量:1
-
5杨会芳.异曲同工——浅析《呼兰河传》与《朝花夕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43-44. 被引量:1
-
6胡红.成长困境的寓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别解[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5):37-40. 被引量:2
-
7张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2(7):42-43. 被引量:4
-
8王家康.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成人和儿童的反向叙事[J].语文建设,2002(1):24-25. 被引量:4
-
9杨剑龙.“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论鲁迅的《朝花夕拾》[J].鲁迅研究月刊,2001(4):40-46. 被引量:4
-
10曹禧修.论《伤逝》的结构层次及其叙事策略[J].学术月刊,2005,37(1):76-82.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9
-
1胡伟.鲁迅小说《野草》中体现的顽强战斗精神[J].芒种(下半月),2014(3):22-23.
-
2王诗琳,徐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系统的价值取向演变研究[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0(6):25-26.
-
3程东霞.《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塑造[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6):148-150. 被引量:1
-
4陈敏.鲁迅与黑塞的“故乡回忆”与故乡书写之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21(4):32-43.
-
5郭杰.儿童世界的童趣,成人世界的意义——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4):60-61. 被引量:1
-
6周庆玲.踩着学生的节拍解读课文--以人教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2):118-119.
-
7朱崇科,陈沁.情感结构与多重转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体跳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2):37-43. 被引量:1
-
8魏晓晓.单篇课文教学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研究——以《朝花夕拾》为例[J].科教文汇,2024(14):165-168.
-
9喻琨,陈国生,胡雪晴.“互联网+”背景下长沙市智慧养老发展路径研究——以岳麓区为例[J].江苏商论,2024(8):65-68.
-
1梁小娟.复仇者的焦虑——哈姆雷特与《沉沦》主人公“他”的悲剧异同比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193-196. 被引量:2
-
2朱立芳.走不出的困境——卡夫卡的《变形记》解读[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8):64-66. 被引量:3
-
3陈事美.和诗人谈恋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J].喜剧世界(上),2017,0(4):24-25.
-
4周水明.重读鲁迅[J].职业技术教育,1998,19(24):54-54.
-
5刘大国.奥运之歌[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0(6):106-106.
-
6崔巍,郭国元.锡崖沟[J].黄河,1994,0(5):4-39.
-
7胡和平,叶云霞.《茶馆》与国民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2):67-69. 被引量:2
-
8王宜振.教师之歌(朗诵诗)[J].湖南教育(上旬)(A),2000,0(17):63-63.
-
9朱国勇.失败要奋起,成功需冷静[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0(11):1-1.
-
10余巧玲.只如初见[J].文学与人生,2008(12):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