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5,共3页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46
-
1朱佳木.再谈国史分期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28(2):4-16. 被引量:5
-
2冯尔康.开展社会史研究[J].历史研究,1987(1):79-90. 被引量:35
-
3杨凤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概况与评价[J].教学与研究,1999(10):19-25. 被引量:11
-
4李力安.当代史研究的理论思考、政治思考和现实思考[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6(1):4-12. 被引量:3
-
5吴家珣.《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6(4):11-14. 被引量:4
-
6赵世瑜.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18-26. 被引量:65
-
7张启华.运用矛盾法则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兼谈对国史中几个问题的看法(上)[J].高校理论战线,1996(11):34-38. 被引量:1
-
8杜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与编纂工作的新开端[J].中共党史研究,1991(1):88-89. 被引量:3
-
9马树功.关于“国史”研究之我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4):84-88. 被引量:1
-
10江泽民.在上海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1989(5):1-4. 被引量:61
引证文献9
-
1于文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信息,2004(6):10-15. 被引量:1
-
2郑珺.国史学理论问题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5(2):28-38. 被引量:5
-
3李文东.关于国史学科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许昌学院学报,2010,29(3):149-151.
-
4管婧.中共党史与国史之关系研究述评[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7(1):78-80. 被引量:3
-
5宋学勤,李晋珩.思想“在场”: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基点[J].史学理论研究,2017(4):44-54. 被引量:6
-
6张峰.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强国史教育的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6(3):76-85.
-
7左玉河.国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检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4,31(6):76-85.
-
8宋学勤.新中国史理论研究三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4,31(6):85-93.
-
9黄伟.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断限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2(2):26-28.
二级引证文献15
-
1曹瑞冬.民国工商税收史研究之整体性刍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2):68-86.
-
2郑珺.国史学理论问题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5(2):28-38. 被引量:5
-
3曹守亮.改革开放以来国史研究的理论发展及其趋势[J].高校理论战线,2008(7):40-45. 被引量:1
-
4张星星.新世纪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发展和成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9(3):80-91. 被引量:6
-
5刘宝军.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2(2):26-29. 被引量:2
-
6汪兵.中共党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17(3):8-14. 被引量:1
-
7宋学勤,李晋珩.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议题与边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6(2):137-150. 被引量:5
-
8张峰.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强国史教育的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6(3):76-85.
-
9张瑜,张俊峰.厚积薄发:集体化时期资料的若干问题——基于当前理论、方法和成果的思考[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6(3):131-142. 被引量:3
-
10冯千泰.浅析唯物史观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9,0(20):235-236.
-
1杨奎松.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如何善后[J].中国新闻周刊,2017,0(2):70-74.
-
2戴逸.甲午战争后的中日两国命运[J].月读,2016(1):67-70.
-
3戴逸.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4(10):26-27.
-
4魏平.关于新方志社会功能的探讨[J].中国地方志,1996(2):15-18.
-
5耿云志.胡适与抗战[J].安徽史学,1989(1):56-62. 被引量:5
-
6冯莉.来自香港的黎骏演绎京港爱情故事[J].当代电视,1998(6):55-55.
-
7莽东鸿.爱国民主人士莽大令[J].文史春秋,2004(3):9-12.
-
8邹雯娟.试析1927-1949年中国的两种政治认同[J].学海,2004(5):112-115. 被引量:1
-
9肖枫.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命运(下)[J].理论前沿,2000(18):6-8.
-
10于夫.程煜:“有容乃大”才快乐[J].健身科学,2008,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