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信访制度还是完善权利救济的法律途径
被引量:3
出处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7,共1页
CHINA REFORM
同被引文献22
-
1李云清.试论党和国家信访制度的改革[J].北京社会科学,1995(3):135-141. 被引量:6
-
2唐兴霖,吴志军,聂勇浩.国家与社会之间——论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4(2):16-21. 被引量:30
-
3胡仙芝.论社会中介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84-89. 被引量:35
-
4李汉林,渠敬东,夏传玲,陈华珊.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一种拟议的综合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1):94-108. 被引量:159
-
5于建嵘.中国信访制度批判[J].中国改革,2005(2):26-28. 被引量:300
-
6徐彬.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中的我国社会中介组织[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36-40. 被引量:2
-
7孙大雄.论信访权的权利属性[J].社会主义研究,2006(1):81-83. 被引量:15
-
8朱政.政府善治变革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J].平原大学学报,2006,23(2):42-47. 被引量:1
-
9沈惠章.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思考[J].政法学刊,2006,23(4):5-9. 被引量:13
-
10王湘军.我国行政公共听证的五大问题与对策论略[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5(2):1-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4
-
1刘莹.我国信访制度运行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1(6):84-86. 被引量:6
-
2高见.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3):75-76.
-
3刘广东,申天恩.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误区及路径选择[J].管理观察,2015(4):23-26.
-
4陆海峰,郑布英,傅卫东,单盈.信访终结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金华信访现状的思考[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0(8):221-224.
-
1李瑞缘.我国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机制的制度构建——以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为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1):38-44. 被引量:2
-
2赵凌,一民.信访实行50多年走到制度关口[J].党建文汇(上半月),2004(12):36-36.
-
3赵凌.国内首份信访报告获高层重视 信访实行50多年走到关口[J].乡镇论坛,2004(240):43-43. 被引量:20
-
4信访制度走到了变迁关口[J].理论与当代,2005(1):51-51.
-
5刘斌.论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钥匙[J].网络财富,2010(11):183-184.
-
6吴玉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农民问题[J].淮南师专学报,2000,2(4):33-34. 被引量:1
-
7中国农民问题研究[J].开放时代,1997(4):15-15.
-
8李希文,庞恩国.河南省民政厅举办村委会换届选举培训班[J].乡镇论坛,1995(2):10-10.
-
9曹廷贵,孙超英.中国农民问题的社会根源及现实困境[J].理论与改革,2009(6):58-61. 被引量:2
-
10杨玉民,郑良泽.“官本位”是农民问题的症结所在[J].法制与经济,2006,15(03X):5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