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考研热”
被引量:4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Hot in entering for postgraduate examination"
出处
《中国冶金教育》
2004年第4期45-47,共3页
China Metallurg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5
-
1Е.科恩,王玉昆.教育的直接报酬[J].教育与经济,1989,5(2):63-65. 被引量:2
-
2张会鹏.如何准备考研[J].中国研究生,2004(5):42-43. 被引量:1
-
3张晖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116-118. 被引量:1
-
4朱石生.大学生考研热透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127-129. 被引量:17
-
5薛深.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4(30):36-38. 被引量:16
-
6郑磊.信息与过度教育——“考研热”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4S):51-53. 被引量:8
-
7郑军,阳光.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动因的社会学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5(2):147-149. 被引量:23
-
8侯风云.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投资行为的经济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1999(3):63-65. 被引量:4
-
9曾玲,李捷.试论教育成本的核算前提及原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2):32-35. 被引量:1
-
10吕洁.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79-82. 被引量:40
二级引证文献23
-
1李芷晴,桂全安.武汉商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考研的原因、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2022(3):148-150. 被引量:1
-
2王珊珊,刘赫宣.论课堂教学兴趣的提升对学习考研的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61-61.
-
3白嘎力.基于博弈论视角下浅析研究生招生制度与本科教育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281-283. 被引量:3
-
4杨哲.人力资本投资视角下的大学生“考研热”探析[J].时代经贸(下旬),2012(1):256-257.
-
5谢勇,陈念宁.芬兰研究生院制度探析——以赫尔辛基大学维基分子生物学研究生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2,25(12):31-34. 被引量:1
-
6刘文华,王晓雷.关于大学生如何协调好专业学习与兼职活动和考研关系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4(10):3-5. 被引量:2
-
7王熹,许芬芬,刁璇,江婷婷,胡文渊.基于AHP的大学生“考研热”原因探究与分析[J].青年时代,2015,0(10):57-57.
-
8徐淑霞,王风芹,张世敏,张继冉.大学生如何平衡考研与毕业实习——以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24):94-95.
-
9杨静.“考研热”该如何“降温”[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8(9):177-178.
-
10丛康林,李西灿,董超,常小燕.大学生考研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13):139-140. 被引量:5
-
1铁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保障?[J].科学新闻,2006(8):34-35.
-
2廖萍蓉,廖莉蓉,许静.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J].职业时空,2008,4(11):173-174. 被引量:3
-
3白志峰.如何有效改进中学英语词汇教学[J].教育艺术,2008(7):79-79.
-
4扬晓清.高考升学率的背后[J].安徽教育论坛,2005(3):56-56.
-
5何忠明.跨专业报考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措施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4X):168-169. 被引量:1
-
6王永军.名校难考吗?——话说考名校的利与弊[J].中国研究生,2002(1):37-37.
-
7张凯旋,王辉.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渤海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旅游)专业为例[J].市场周刊,2017,0(1):132-133. 被引量:1
-
8汪亮,李鹏,安书杰.2007年报考我校研究生情况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3).
-
9徐敏.学历与就业率“倒挂”,读研如何不成为“鸡肋”?[J].成才之路,2009(33).
-
10沈耀峰,傅立新.考博中的“公关” 与“公平”[J].中国研究生,2003(5):52-5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