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与晚清覆亡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晚清科举制之废必然引起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和价值观、思想文化的变革 ,以及对政治权力结构与政治运行方式的冲击 ,由此造成的学堂学生的革命化和传统士绅的转变 ,以及社会形态的松动和变革 ,使传统的社会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动摇了清统治的根基 ,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亡。
作者
管延春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历史系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科举制
知识分子群体
社会影响
分类号
K25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2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7
1
社评[J],时报,1905-9-7.
被引量:1
2
王笛.
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
.近代史研究,1987(3):245-270.
被引量:91
3
中华民国第四次教育统计图表[M].
被引量:1
4
叩头流血泣请代奏详述[J].盛京时报.1907-12-3.
被引量:1
5
[美]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被引量:2
6
陈志让著..军绅政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169.
7
[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93
1
潘鸣.
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裁撤机构人员安置问题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80-87.
被引量:3
2
冯静.
多元社会政党的组织网络与政治整合[J]
.理论月刊,2009(5):68-71.
3
朱锴.
晚清中央机构改革研究评述(1901—1911)[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129-137.
被引量:2
4
徐永志.
论20世纪初直隶地区的社会整合──兼评袁世凯与北洋新政[J]
.清史研究,2000(3):1-12.
被引量:5
5
杨启秋.
清末广西兴学探微[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6(1):68-74.
被引量:2
6
袁立春.
论废科举与社会现代化[J]
.广东社会科学,1990(1):81-88.
被引量:16
7
蕲阳侠.
清末新政时期办学经费来源及其性质初探[J]
.教育与经济,1989,5(3):60-65.
被引量:2
8
刘玉梅.
革新中的抚旧:晚清政府安置旧式文人之举措[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7(3):31-35.
被引量:1
9
万利生,涂上飚.
浅析中日近代教育初期存在差距的主观因素[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4):91-95.
被引量:2
10
彭红碧.
民国初年四川报业的发展[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19-24.
同被引文献
222
1
潘鸣.
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裁撤机构人员安置问题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80-87.
被引量:3
2
王瑞,郭大松.
清末礼法之争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96-100.
被引量:4
3
张亚群.
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J]
.书屋,2005(1):16-20.
被引量:15
4
芮坤改.
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J]
.历史研究,1995(4):162-174.
被引量:16
5
罗华庆.
略论清末资政院议员[J]
.历史研究,1992(6):93-107.
被引量:6
6
田筱丹.
清末新政研究述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2):146-147.
被引量:1
7
李明山.
20世纪初中国版权问题论争[J]
.近代史研究,1999(1):304-319.
被引量:8
8
张礼恒,王希莲.
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里程碑──论“清末新政”的历史地位[J]
.江苏社会科学,1999(3):111-115.
被引量:8
9
陈向阳.
90年代清末新政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1998(1):299-317.
被引量:2
10
张华腾.
河间、彰德会操及其影响[J]
.近代史研究,1998(6):77-98.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宫欣旺,梁仲明.
科举制的废止:一项失败的政策选择[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4):56-60.
2
何益忠.
中国近现代史[J]
.学术月刊,2006,38(5):159-160.
3
汪榮祖.
从科学时代的科学幽灵与文化断层[J]
.中国文化,2012(1):47-51.
4
崔志海.
建国以来的国内清末新政史研究[J]
.清史研究,2014(3):129-148.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戴鞍钢.
清末新政与科举停废[J]
.历史教学问题,2015(2):17-22.
被引量:2
2
崔志海.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15(3):134-153.
被引量:7
3
赵亮.
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考察和反思[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9(3):103-108.
4
赵亮.
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与反思[J]
.教学与研究,2015(6):102-109.
被引量:1
5
赵亮.
价值的历史与历史的价值——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和反思[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5):79-85.
6
吴康林.
社会舆论与清末新政——论地方督抚的舆论引导力[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67-71.
7
韩秀丽.
清末新政时期意识形态控制制度的变革和演化[J]
.兰台世界,2016(14):144-147.
8
魏娜娜.
晚清时期“新政”中书吏档案管理人事制度改革[J]
.兰台世界,2016(16):117-119.
9
周洁.
现代与传统之间:历史惯性下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3):30-32.
被引量:1
10
王旭.
清末新政改革四论[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3(1):96-101.
被引量:1
1
吕琪昌.
从史前陶规与商代铜嚴的关系探讨夏、商文化的分际[J]
.华夏考古,1999(1):36-41.
被引量:3
2
潘明娟.
殷墟·朝歌·成汤故居之政治关系探讨[J]
.中原文化研究,2016,4(2):105-111.
3
隆康·平措多吉.
佛教与藏族民俗关系探讨[J]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6(1):58-68.
4
代华.
废科举与辛亥革命爆发的关系[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31-33.
被引量:1
5
田毅鹏.
“内藩外夷”与“五族共和”[J]
.学习与探索,2011(2):253-255.
被引量:2
6
马晓丽.
安史之乱时期民族关系探讨[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4):79-83.
被引量:2
7
王丽娟.
奚族与北朝关系探讨[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36(5):67-69.
8
李伯谦.
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关系探讨[J]
.中原文物,1991(1):3-9.
被引量:24
9
马一.
晚清粤籍驻外领事群体外交阅历述论[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87-92.
10
潘顺安.
民族文化与旅游关系探讨[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97-100.
被引量:10
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