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界》
200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Theory Horizon
同被引文献15
-
1韩为工.迎接新军事变革挑战 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29-31. 被引量:5
-
2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1):10-12. 被引量:109
-
3孙德军.从军队建设新论看信息化军事指挥人才培养[J].领导科学,2005(5):48-49. 被引量:3
-
4陈永志,苏德亮.基于航海类专业网络教育的思考[J].航海技术,2005(4):76-78. 被引量:1
-
5赵梦笔.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58-59. 被引量:2
-
6刘太平,黄因贵,陈克宏.论信息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5(12):41-43. 被引量:4
-
7杜树杰,武波,王兴玲,张亚梅,林舰.高校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原则与课程体系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6(1):54-57. 被引量:8
-
8巨乃岐,魏俊歧.试论军事信息人才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J].天中学刊,2006,21(4):66-69. 被引量:7
-
9丁民生.信息化人才与我国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分析[J].人才开发,2007(8):20-21. 被引量:4
-
10刘世恩 戴葵 王丽萍.从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看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7
-
1申维明.装备系统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能力建设探要[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13(4):59-61. 被引量:1
-
2水涛.探索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之路[J].职业圈,2007(12S):169-169.
-
3钟灿,张帅.信息技术与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整合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8,25(1):53-55.
-
4刘曦.军校学员信息素质教育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18):210-211.
-
5姚丹霖,徐明,姜新文,朱培栋,蔡开裕,毛羽刚.指挥型工程硕士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3):49-51. 被引量:4
-
6尹曦铭,王勤明.浅析军事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途径[J].商情,2010(8):107-108.
-
7艾江,魏际英,任奕飞.军事人才资源培养途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121-121.
二级引证文献5
-
1姚丹霖,黄楠,赵文涛.面向军事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85-87. 被引量:4
-
2戴超凡,聂海波,邓苏.关于军队工程硕士《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69-70. 被引量:2
-
3胡杰民,孙智信.指挥型工程硕士《作战指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3):78-80.
-
4姜岳峰,张吉礼,吴智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2013(1):69-70.
-
5王晓雯.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能力提升研究[J].经济视野,2016,0(19):123-123.
-
1黄华磊,施建市.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应培养三种人才[J].中国人民防空,2008(11):18-19. 被引量:4
-
2吴东莞.改进和完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机制[J].政工研究文摘,2007(6):93-95.
-
3汤根沐.信息时代军事院校教育训练发展对策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6):64-64.
-
4李景武.更新观念用活人才[J].政治指导员,2007(1):66-67.
-
5陈燕.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27-30. 被引量:3
-
6要振生,赵俭,华丹,佟研,胡晓.信息化条件下美军院校军事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2):18-20. 被引量:3
-
7刘福德.努力建设适应新军事变革需求的人才队伍[J].政工学刊,2008(6):52-52.
-
8王延奎.当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对策[J].政工研究文摘,2008(2):81-83.
-
9白胜军,王海山.对开展网络支前的几点思考[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5):41-42.
-
10陈书兵.牢固树立新的人才建设理念[J].政工学刊,2011(12):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