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荫对暑季乌龙茶生产影响试验初报
被引量:9
Effect of shading on the productivity of Oolong tea in summer season
出处
《福建茶叶》
2004年第4期10-11,共2页
Tea in Fujian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钟兴松.福建茶园遮萌及其效果浅析[J].茶叶科学简报,1994(4):9-13. 被引量:2
-
2陶汉之,王镇恒.我国茶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茶叶科学,1995,15(1):1-8. 被引量:34
-
3唐明熙.生态茶园多物种立体组合技术问题的论析[J].茶叶科学技术,1995(1):32-33. 被引量:2
-
4许允文,韩文炎,徐亚梅,俞忠伟,范兴海,黄寿波.塑料棚对茶园温度变化及名优茶生产的影响[J].中国茶叶,1995,17(3):9-11. 被引量:11
-
5许宁.南印度茶园遮荫[J].中国茶叶,1997,(6):29-29. 被引量:3
-
6林金科.茶树光合作用的年变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9,28(1):38-42. 被引量:16
-
7董尚胜,刘琴芳,顾田松,童启庆.遮荫和施肥对夏茶醇系香气物质的影响[J].中国茶叶,2000,22(1):12-13. 被引量:12
-
8张应根,张方舟,张文锦,陈常颂.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J].茶叶科学技术,2000(4):12-14. 被引量:12
-
9汪春园.生态茶业建设的理论基础、目标及模式[J].中国茶叶,2002,24(1):30-31. 被引量:20
-
10彭萍,徐泽,侯渝嘉.复合生态茶园的建设目标及模式[J].西南园艺,2002,30(3):45-45.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4
-
1邬秀宏,杨娟.利用栽培技术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初探[J].南方农业,2011,5(5):32-34. 被引量:7
-
2彭萍,徐泽,侯渝嘉.复合生态茶园的建设目标及模式[J].西南园艺,2002,30(3):45-45. 被引量:15
-
3李兰英,高远,龚雪蛟,刘东娜,尧渝,胥亚琼,罗凡.黄化品种茶树“金凤2号”幼龄遮荫栽培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23,69(2):60-65.
-
4张文锦,朱留刚,张应根,孙君,李慧玲.优化遮荫改善夏暑乌龙茶品质的机理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科学,2018,8(1):76-82.
同被引文献121
-
1林金科.田间茶树净光合速率及其生态生理因子的日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3):294-299. 被引量:26
-
2王国华,韩宝瑜.茶园遮荫对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J].贵州茶叶,2010,38(1):15-19. 被引量:5
-
3杨清平,毛清黎.猕猴桃与茶间作对茶园生态环境及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1):2566-2568. 被引量:12
-
4肖润林,王久荣,陈正法,刘永胜,彭晚霞,彭佩钦,汤宇.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面临的生态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60-363. 被引量:36
-
5陈常颂,游小妹,陈荣冰.“绿隆”天然叶面肥肥效初报[J].茶叶科学技术,2004(3):17-18. 被引量:1
-
6柯世省.天台山3种常绿阔叶树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J].浙江林业科技,2004,24(5):7-11. 被引量:13
-
7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陈荣冰,翁伯奇.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4,24(4):276-282. 被引量:61
-
8黄寿波,范兴海,姚国坤.丛栽茶树树冠小气候及其对新梢生育和生化成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3,4(1):99-101. 被引量:9
-
9魏书銮,于继洲,宣有林,李登科.核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4,12(5):31-33. 被引量:65
-
10吉当玲,庞晓莉,廖书娟.人工生态茶园土壤状况与茶树产量关系的调查研究[J].西南园艺,2005,33(2):10-1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9
-
1郭春芳.覆盖遮荫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4):119-121. 被引量:4
-
2陈佩,杨知建,肖润林.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其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4-5605. 被引量:23
-
3刘建军,周顺玉,廖书娟,郭桂义.间作对茶园生态影响研究进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2):109-110. 被引量:1
-
4罗学平,杨双旭,李丽霞,周炎花,李金贵,蔡烈伟.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延缓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8):41-43. 被引量:3
-
5陈彦君,王德炉,郝加孝,葛敏凯.遮阴对兔眼蓝莓光合特性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11):28-30. 被引量:12
-
6王雪萍,龚自明.夏秋季茶树遮阴效应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3):4447-4449. 被引量:12
-
7刘金仙,傅仙玉,卢莉,史凌珊,武广珩.遮阴对‘佛手’茶树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3):66-70. 被引量:1
-
8廖青,梁潘霞,邢颖,姚卓帆,刘永贤,江泽普.不同遮阴模式对茶园生境及夏茶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22,35(9):2001-2008. 被引量:6
-
9石元值,方丽,吕闰强.树冠微域环境对茶树碳氮代谢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5):1250-1261.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70
-
1彭青.浅析新茶园建设与管理[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48-52. 被引量:2
-
2丁德恩,田林凤,王吉奎.直播茶园保墒与遮荫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50-51. 被引量:1
-
3肖正东,程鹏,马永春,王道金,佘诚棋,蔡新玲,季琳琳.不同种植模式下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的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2):15-19. 被引量:24
-
4阮旭,张玥,杨忠星,李浩宇,王玉花,黎星辉.果茶间作模式下茶树光合特征参数的日变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34(5):53-57. 被引量:15
-
5李慧玲,张应根,王峰,张文锦.不同时间茶园覆盖遮荫效应研究初报[J].茶叶科学技术,2011(3):17-21. 被引量:8
-
6牟会荣.长期遮光对冬小麦群体及单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07-21610. 被引量:3
-
7李邻峰.治疗淋病宜“三早”[J].大众健康,2000(6):28-29.
-
8晏嫦妤,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茶树休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387-10389. 被引量:1
-
9熊娟,伍玲燕,黄启红,张燕忠.夏茶形成机理及品质提升的研究[J].广东茶业,2013(6):13-15. 被引量:2
-
10陆春莲,章卓梁,胡江波,叶梦兰,裘希雅.夏季茶树覆盖遮阳网改善夏秋茶品质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18-18. 被引量:5
-
1陈猛.黑龙江省气温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6,36(4):154-154. 被引量:2
-
2吴彬,毛慧敏.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09(9):22-22. 被引量:1
-
3牟群.浅谈气温升高对高寒地区农作物栽培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6):29-29. 被引量:1
-
4徐赛禄,杨跃明.春茶后茶园水肥管理几项技术措施[J].福建农业,2007(5):19-19. 被引量:2
-
5黄耀洲,王庆森.绿颖乳油防治有机茶园茶橙瘿螨的效果[J].茶叶科学技术,2009(2):18-20.
-
6周永波.夏暑铁观音制作红茶工艺的初探[J].广东茶业,2014(3):29-31. 被引量:1
-
7陈常颂,张应根."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通过验收[J].茶叶科学技术,2004(4):30-30.
-
8唐劲驰,曾文伟,唐颢,黎健龙,吴利荣.滴灌施肥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36(8):113-115. 被引量:8
-
9陈军金.机采优势的科学利用[J].福建农业,1997,0(9):12-12.
-
10霍淑珍.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2008(10):27-2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