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65-66,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34
-
1王予红.虚拟组织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综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0(4):109-114. 被引量:10
-
2林佑刚.企业文化是什么?[J].企业管理,2004(3):69-71. 被引量:37
-
3张丽梅,陈金仁.虚拟企业的跨文化管理[J].国际商务研究,2004,25(4):60-63. 被引量:3
-
4荆琦,王慧敏,徐晓飞.动态联盟项目组织模式及协同管理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8):995-1000. 被引量:12
-
5贾云.虚拟企业的竞争优势探究——对价值链理论的再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3):52-55. 被引量:10
-
6陈琳.试论虚拟企业管理中的问题[J].探索,2005(4):103-106. 被引量:4
-
7徐莹,徐福缘,李生琦.基于SOA协作平台的供需网架构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3):162-164. 被引量:12
-
8杨路明,战甬,陈雨青.虚拟企业组织结构模型探讨[J].江苏商论,2006(6):71-73. 被引量:6
-
9王魁恒,覃正,吴卓立,姚公安.基于流程的虚拟企业组织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7):110-112. 被引量:7
-
10蒋建华,王帆.关于虚拟企业内涵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6(08S):300-30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
-
1刘迷.论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的概念和优势[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70-73.
-
2刘冉.网络环境下的虚拟企业管理[J].科技资讯,2011,9(36):135-135.
-
3刘迷.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信息平台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4):73-75.
-
4喻丽.财经高校文献资源协同配置实现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45(3):82-86.
-
5侍晓雅,温德成,王红刚.虚拟企业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组织框架及运行体系研究[J].时代经贸,2017,15(9):75-80.
-
1孙明华.论新型产业组织形态[J].经济界,2009(1):39-41. 被引量:1
-
2陈玲玲,方真.虚拟企业协调机制分析[J].现代商业,2009(2):87-88. 被引量:1
-
3凌江红.论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与壁垒[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7,19(2):39-41.
-
4徐勤.关于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J].上海会计,2001(7):41-43.
-
5武文静,黄瑞华.虚拟企业运营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05,24(3):5-7. 被引量:1
-
6倪浩.由虚拟企业引发的企业间信用化问题[J].现代管理科学,2002(12):60-61. 被引量:2
-
7郭雪飞.虚拟企业的运行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18):68-69.
-
8梅冰.工行温州分行客户经理营销比赛完美谢幕[J].金融队伍建设,2010(9):38-38.
-
9郝文梅,马宇.网络时代应以计算机为依托深化企业税收征管[J].机械管理开发,2001(2):53-54.
-
10应有春.农村信用社存款市场“壁垒”及其影响[J].中国金融,2007(1):68-6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