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28,共5页
参考文献3
-
1陈连开.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05). 被引量:1
-
2史念海.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2(1):19-57. 被引量:21
-
3侯仁之等编著..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36.
共引文献20
-
1樊志民.农业历史地理环境变迁与农业地域拓展[J].人文地理,2004,19(5):74-78. 被引量:3
-
2王双怀,方骏,杜嘉恩,罗天佑.从环境变迁视角探讨西部水利的几个重要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6):726-730. 被引量:4
-
3华林甫.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J].经济地理,2006,26(5):819-823. 被引量:5
-
4朱圣钟.西汉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及其农牧业分布概况[J].古今农业,2001(1):1-8.
-
5张春芬.历史地理与赵文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88-189.
-
6冯小红,刘书增.先秦赵国代地民风研究[J].河北学刊,2012,32(3):225-227. 被引量:1
-
7于逢春.论“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J].中州学刊,2012(5):139-146. 被引量:6
-
8吴宏岐.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6):722-726. 被引量:1
-
9欧 军.内蒙古草原生态恶化的原因及理性思考[J].集宁师专学报,2002,24(1):65-69. 被引量:2
-
10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J].思想战线,2001,27(3):1-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21
-
1李约瑟,鲁桂珍,董恺忱,郑瑞戈.中国古代的地植物学[J].农业考古,1984(1):264-274. 被引量:9
-
2张之恒.黄河流域的史前粟作农业[J].中原文物,1998(3):5-11. 被引量:17
-
3孙德海,刘勇,陈光唐.河北武安磁山遗址[J].考古学报,1981(3):303-338. 被引量:133
-
4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11(3):4-27. 被引量:13
-
5吴汝祚,万树瀛.山东滕县北辛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4(2):159-191. 被引量:84
-
6吴诗池.山东新石器时代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3(2):165-171. 被引量:20
-
7周本雄.山东兖州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扬子鳄遗骸[J].考古学报,1982(2):251-260. 被引量:28
-
8叶林生.共工考[J].江苏社会科学,1997(5):108-115. 被引量:5
-
9冯时.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J].文物,1990(3):52-60. 被引量:123
-
10唐云明.河北新石器时代遗址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9(1):111-114. 被引量:5
-
1张新颖.“为人民服务”和“唯物的‘常识’”“实践”[J].长城,2012(9):176-179.
-
2李德方.偃师商城之宫城即桐宫说[J].考古与文物,2006(1):50-52. 被引量:4
-
3王社教.再论安徽建省时间与建省标志[J].安徽史学,1993(2):29-31. 被引量:7
-
4经盛鸿,房晓蓉.确立全面持久抗战国策的国防联席会议[J].档案与建设,2015(4):48-52.
-
5尹湘豪.农民革命战争过早失败历史上就出现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提法,是否恰当?[J].史学月刊,1956(2):28-28.
-
6彭東焕.《鹤山集》的史料价值[J].蜀学,2008(1):161-166.
-
7戚其章.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点意见[J].历史研究,1985(6):73-83. 被引量:2
-
8牛鸿恩.论《左传》的成书年代[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19-27. 被引量:10
-
9万绳楠.魏末北镇暴动是阶级斗争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J].史学月刊,1964(9):27-30. 被引量:2
-
10裴伟,吴宗海.镇江唐代墓志反映的当时社会观念[J].镇江高专学报,2014,27(1):6-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