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7-26,共10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25
-
1郜元宝.[若有所思]之二——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J].书屋,1999,0(2):43-45. 被引量:3
-
2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被引量:1
-
3毛泽东.《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 被引量:1
-
4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被引量:1
-
5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被引量:4
-
6无任.《有宪法才能训政吗?》,《评胡适反党义》第一辑,1929年11月上海光明书店印行. 被引量:1
-
7胡明..胡适传论 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460.
-
8蒋介石.《中国之命运》,J.B.格里德著.《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第347—348页. 被引量:1
-
9胡适.新思潮的意义.新青年,1919,7(1). 被引量:66
-
10《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J].新月月刊,.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33
-
1黄圆胜.忘情政治:论萧公权的低调宪制观[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22(2):32-67.
-
2邓全明.中国的自由主义的终结——《财主的儿女们》解读[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2):96-98.
-
3李杨.“学术”与“政治”的二元对立及其理解“历史”的方式——评夏中义《九谒先哲书》[J].书屋,2001(9):4-12. 被引量:2
-
4秦弓.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J].中国社会科学,2001(6):150-159. 被引量:7
-
5丸山升,靳丛林.日本的鲁迅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2000(11):48-64. 被引量:20
-
6谢友祥.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的局限性[J].鲁迅研究月刊,2000(12):20-24. 被引量:2
-
7李新宇.迷失的代价(下)——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再思考[J].文艺争鸣,2001(2):27-36. 被引量:8
-
8周晔.《新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87-92. 被引量:7
-
9施萍.论林语堂的“立人”思想[J].中国文化研究,2001(2):61-67. 被引量:4
-
10秦弓.“整理国故”的历史意义及当代启示[J].文学评论,2001(6):125-132.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207
-
1闻亮.有关丁玲生平的几个问题——陈明访谈录[J].百年潮,2001(1):54-57. 被引量:4
-
2张泉.关于沦陷区作家的评价问题——张爱玲个案分斩[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2):121-126. 被引量:9
-
3陈辽.沦陷区文学评价中的三大分歧──对《关于沦陷区作家的评价问题──张爱玲个案分析》的回应[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3):119-125. 被引量:11
-
4杨凌云.情感与符号——《伤逝》的语言艺术赏析[J].台州学院学报,2003,25(5):45-48. 被引量:3
-
5缪启昆.子君——男性主体言说下扭曲的女性形象——《伤逝》散论之三[J].职大学报,2003(1):43-46. 被引量:4
-
6申朝晖,李继凯.不同叙述层面“启蒙”与“被启蒙”的相互转换——《伤逝》主题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S1):220-222. 被引量:2
-
7蔡春华.走向悲剧:中日女性的爱情幻灭之路——鲁迅《伤逝》与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78-81. 被引量:2
-
8宝成关,潘晓斌.严复与西方自由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1999(1):175-184. 被引量:11
-
9王兆胜.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文本——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反思[J].社会科学辑刊,1999(6):139-142. 被引量:5
-
10马俊山.现代自由主义作家与新文学人文合法性[J].文艺理论研究,1999(1):21-2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5
-
1肖向明.自由主义与“五·四”文学的流变[J].思想战线,2004,30(5):110-114. 被引量:4
-
2万书荣.近十年来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03-106.
-
3王瑞,张卫波.胡适、鲁迅与“五四”白话散文[J].北京社会科学,2007(2):38-43.
-
4古大勇,袁伟平.也论鲁迅的脑袋和自由主义的帽子[J].青海社会科学,2009(4):200-204. 被引量:3
-
5徐改平.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5):21-29. 被引量:3
-
6蒋进国.酒神魔咒与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史建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8):100-105. 被引量:1
-
7刘玉英.鲁迅与严复自由观之比较[J].青年与社会,2013(11):303-304.
-
8杨经建.以“立人”为本旨的“中间物”状态(意识):走进鲁迅世界[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12-119. 被引量:1
-
9杨经建.“立人” 鲁迅及创作的文化启蒙意义[J].求索,2016(3):140-149.
-
10杨经建.“荷戟独彷徨”:再论鲁迅的文化个性气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132-139.
二级引证文献22
-
1万书荣.近十年来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03-106.
-
2崔云伟,刘增人.2009年鲁迅思想研究述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65-69. 被引量:1
-
3张体坤.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话语建构与理论阐释——兼对“泛自由主义”倾向的批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24-29. 被引量:2
-
4肖向明.言论报国 文统未绝——读《近现代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研究》及其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2010,30(5):98-100.
-
5张体坤,宋颖慧.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话语建构与理论阐释——兼对“泛自由主义”倾向的批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6):111-116.
-
6崔云伟,刘增人.2009年鲁迅研究综述(上)[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0(5):97-107. 被引量:1
-
7徐改平.鲁迅与梅兰芳[J].文学评论,2011(3):158-165. 被引量:6
-
8古大勇.早期鲁迅与西方自由主义原典理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1):42-46.
-
9赵国春,刘进.西方文学作品中的酒神与日神之悲剧[J].求索,2012(11):116-117. 被引量:3
-
10古大勇.台湾“戒严”时期和大陆“毛泽东时代”两岸的“鲁迅书写”[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11):93-104. 被引量:3
-
1宋晓.从《新民说》谈“立人”与“立国”之关系[J].文学教育,2010(7):144-145.
-
2余杰.显出的“新民”与隐匿的“立人”[J].鲁迅研究月刊,1998(3):7-9.
-
3白池云.东方主义和西方主义——阅读梁启超《新民说》的一个方法论的试探[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3):39-49. 被引量:5
-
4朱文哲.“新民”与“新国”——读梁启超《新民说》[J].华夏文化,2005(1):63-64.
-
5欧阳明.重读梁启超的《新民说》[J].博览群书,1995,0(11):43-43.
-
6高京平,张婕.《新民说》的价值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64-66.
-
7微言精粹[J].老区建设,2012(17):62-62.
-
8千壬.人的一生应该是反省的一生[J].杂文月刊(文摘版),2015,0(5):18-19.
-
9弗朗西斯·贡布,树才.弗朗西斯·贡布(法国)作品[J].青海湖,2015,0(12):23-25.
-
10黄纪针.论自由直接引语在英美小说中的运用[J].许昌师专学报,1999,18(4):50-51.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