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及社会结构的理论问题——兼论历史学分支学科社会史学能否成立
被引量:4
出处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36,共10页
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参考文献16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被引量:3112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分册)[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6页. 被引量:2
-
3马克思 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69页. 被引量:4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二分册,第562页,第653页. 被引量:1
-
5《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被引量:7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被引量:1399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被引量:139
-
8(英)艾伦·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41页. 被引量:1
-
9R.达伦多夫.《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Class and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138页. 被引量:1
-
10胡格韦尔特著,白桦,丁一凡编译..发展社会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246.
共引文献4500
-
1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2吴克峰.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历程[J].天津社会科学,2004(4):64-66. 被引量:2
-
3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4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5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6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7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8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
9刘日明.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
10李庚香.法美学是人学[J].中州学刊,2004(4):192-19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51
-
1杨雁斌.世纪之交的史学盛会——“20世纪的历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览[J].国外社会科学,2001(5):86-89. 被引量:5
-
2叶显恩,邓京力.我与区域社会史研究──访叶显恩研究员[J].历史教学问题,2000(6):14-17. 被引量:5
-
3邓京力.新时期中国社会史发展趋势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0(1):80-91. 被引量:12
-
4李禹阶,代继华.“区域社会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历史研究,1997(2):159-168. 被引量:3
-
5周天游,葛承雍.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历史研究,1995(1):103-119. 被引量:6
-
6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J].历史研究,1987(1):77-78. 被引量:17
-
7邓京力.社会理论与社会史——“国家-社会”理论解释框架的范式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11-15. 被引量:2
-
8郭德宏.社会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史[J].史学月刊,1998(2):73-79. 被引量:4
-
9侯云灏.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J].史学月刊,2004(7):70-80. 被引量:14
-
10冯尔康.简述文化史与社会史研究的结合[J].历史教学,2001(8):15-1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王先明,魏本权.2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历程与走向[J].天津社会科学,2005(3):133-137.
-
2兰天祥.近代商人的慈善公益活动[J].宁夏社会科学,2006(6):43-48. 被引量:5
-
3兰天祥.近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特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54-57.
-
4白华山.对当前中国社会史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J].史林,2009(3):183-187. 被引量:1
-
5侯吉庆.试谈名利兼重的晋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7):3-6.
-
6贾俊民.中国社会史的复兴之路与未来走向[J].保定学院学报,2011,24(6):37-43.
-
7池子华,袁灿兴,梅凯,梁国利,赵煌,朱云雷,曾云平,张娟,戴丽丽,赵凤霞,陈党香,陆赛楠,郭进萍.论题:中国社会史的理论困境与前景展望[J].历史教学问题,2012(2):40-47. 被引量:1
-
8常建华.传承与创新:中国社会史研究综述的制作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3(4):129-136.
-
9郭娟娟,张喜琴.清代晋商家族代际流动分析——以山西榆次常氏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4(4):119-126. 被引量:3
-
10宋雪玲.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15(8):113-125. 被引量:5
-
1曹景文,李笃武.“一枝光彩照人的奇葩”──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及其前景展望[J].贵州文史丛刊,1999(2):15-18.
-
2常宗虎.社会史浅论[J].历史研究,1995(1):24-41. 被引量:21
-
3邓京力.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史研究[J].社会科学,1999(11):63-67.
-
4王先明.中国社会史学的历史命运[J].天津社会科学,1995(5):62-66. 被引量:13
-
5杨祥银,夏小娜.西方口述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趋势——基于对几部重要西方口述史学著作的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1(4):90-97. 被引量:7
-
6蔡少卿,孙江.回顾与前瞻——关于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1989(4):88-96. 被引量:4
-
7李运明,姚玉民.西方社会史学术讨论会述要[J].历史研究,1993(1):172-181.
-
8陈启智.启功先生的幽默[J].教师博览(上旬刊),2005(10):35-36.
-
9曹景文,杨淑婷.新时期社会史研究崛起原因探析[J].贵州文史丛刊,1998(2):1-5.
-
10郑先兴.论司马迁的史学思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2):25-3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