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钢铁企业二次能源回收技术创新
被引量:
8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econdary Energy Recycling of Iron & Steel Enterprises in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述了我国钢铁企业二次能源利用低下的现状和二次能源回收技术创新的意义,提出引进、吸收、自主创新与推广是我国钢铁企业二次能源回收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炼铁余能发电、转炉煤气回收成套设备技术应用等,应作为我国钢铁企业二次能源回收技术创新的重点。
作者
李利剑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
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69,共3页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T.
关键词
钢铁企业
中国
自主创新
二次能源
余能
现状
引进
回收技术
转炉煤气
发电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42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1
臧锦,陈瑛.
轧钢节能技术综述[J]
.冶金能源,2000,19(5):14-17.
被引量:7
2
戴坚.
当前开展节能工作的难点和今后发展的方向[J]
.冶金能源,2000,19(5):3-5.
被引量:3
3
殷瑞钰.
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J]
.废钢铁,2002(3):20-24.
被引量:3
4
.中国钢铁工业统计年鉴(2001~2003)[M].,..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
1
丁皓,郭新有.
关于我国钢铁工业二次能源利用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102-104.
被引量:17
2
王雨雷,叶耀华,曾学智.
关于废钢铁资源的逆向物流规划[J]
.物流技术,2005,24(1):65-67.
被引量:7
3
田敬龙.
热送热装节能效果评价[J]
.冶金能源,2007,26(4):12-14.
被引量:3
4
宋红丽,董会忠,郭尚媛.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思路与对策[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1):82-84.
被引量:5
5
徐顺根.
轧钢生产中节能技术分析[J]
.科技资讯,2011,9(9):118-118.
被引量:8
6
胡小兵.
本钢1700mm线热装率现状及改进[J]
.本钢技术,2014(2):17-19.
7
井玉安,胡林,孟祥利,宋立国.
钢筋控轧控冷工艺的节能分析[J]
.冶金能源,2002,21(2):55-57.
被引量:2
8
李朝祥,金自强,陶伟平,韩枫.
热轧带钢加热炉沿炉膛宽度方向温度均匀性研究[J]
.冶金能源,2016,35(2):20-23.
同被引文献
52
1
丁皓,郭新有.
关于我国钢铁工业二次能源利用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102-104.
被引量:17
2
中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与节能前景[J]
.冶金管理,2004(9):15-19.
被引量:10
3
王维兴.
钢铁企业工序能耗和节能潜力[J]
.冶金管理,2005(6):32-34.
被引量:14
4
尹波,刘应宗.
建筑节能领域市场失灵的外部经济性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22(4):65-68.
被引量:56
5
周庆安.
国内外钢铁企业节能水平对比分析[J]
.上海节能,2006(1):25-29.
被引量:5
6
陈通,李广海,王新立.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
.工业工程,2006,9(2):34-37.
被引量:4
7
曾乐民,苏碧霞,于文益.
区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发展前景[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8):19-22.
被引量:4
8
许倞.
关于国家能源战略取向的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6(7):29-32.
被引量:4
9
兰德年.
钢铁工业“十一五”节能目标及措施[J]
.中国科技投资,2006(9):32-33.
被引量:4
10
冉锐,翁端.
中国钢铁生产过程中的CO_2排放现状及减排措施[J]
.科技导报,2006,24(10):53-56.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8
1
宋红丽,董会忠,郭尚媛.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思路与对策[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1):82-84.
被引量:5
2
尹振江,朱荣,刘纲,刘剑辉,吕明.
基于能源结构尺度的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研究[J]
.矿冶,2009,18(1):49-52.
被引量:3
3
郭云驰,李宏煦,苍大强,白皓,宗燕兵.
宝钢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J]
.冶金能源,2010,29(3):3-7.
被引量:6
4
黄飞,刘峰,孙健.
钢铁企业煤气蒸汽余热整体利用方案应用[J]
.冶金能源,2014,33(5):9-12.
被引量:4
5
吴红翠,马莹.
低碳经济政策与技术创新研究述评[J]
.市场周刊,2015,0(8):101-103.
6
王广文,刘峰.
吉林恒联副产煤气蒸汽发电应用研究[J]
.冶金能源,2015,34(5):9-10.
7
胡龙光,莫崇园.
干熄焦高压蒸汽并汽能源回收利用改造[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3):50-53.
被引量:1
8
张拓.
现代冶金轧钢节能工序的设计分析[J]
.四川水泥,2015(6):11-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成金华,杜春丽.
中国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研究综述[J]
.理论月刊,2010(3):153-157.
被引量:8
2
蒋育翔,黄全福,洪小和.
钢铁企业能源及相互关系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1(1):125-129.
被引量:2
3
朱晓林,唐丽丽.
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实施[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6):583-588.
被引量:2
4
盛刚,孙彦广,徐化岩,贾天云,郝丽娜.
钢铁联合企业工序碳素流模型构建及CO_2排放研究[J]
.中国冶金,2011,21(7):1-6.
被引量:7
5
刘飞,蔡九菊,谢国威,罗志刚,李顺.
钢铁企业热电厂碳排放的评价研究[J]
.冶金能源,2011,30(5):3-6.
被引量:3
6
刘贞,蒲刚清,施於人,阎建明,胡健.
钢铁行业碳减排情景仿真分析及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77-81.
被引量:10
7
张肖,向晓东,刘汉杰,吴高明.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的实证性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6):86-88.
被引量:9
8
任巧,郭雪艳,蔡北溟,达良俊.
宝钢厂区植被碳储量及其固碳效益评价[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25(3):6-9.
被引量:3
9
徐文青,李寅蛟,朱廷钰,曹万杰.
中国钢铁工业CO_2排放现状与减排展望[J]
.过程工程学报,2013,13(1):175-180.
被引量:18
10
李克江,张建良,张亚鹏,刘征建,姜曦.
基于节能减排思想分析炼铁工艺的发展[J]
.过程工程学报,2014,14(1):162-172.
被引量:25
1
丁皓,郭新有.
关于我国钢铁工业二次能源利用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102-104.
被引量:17
2
兆春民,李兴云.
浅谈冶金企业转炉煤气的回收与利用[J]
.冶金环境保护,2005(2):14-16.
3
刘巧云,魏晓鹏,张风仪,魏晓卿.
安钢节能工作近期设想[J]
.冶金能源,2002,21(4):8-11.
4
路志标.
钢铁工业二次能源利用途径探析[J]
.硅谷,2014,7(12):167-167.
5
张东丽,毛艳丽,曲余玲,王涿.
提高转炉煤气回收与利用的措施[J]
.冶金管理,2011(4):57-60.
被引量:4
6
全球首个转炉煤气制乙醇商业化项目落户唐钢[J]
.国企,2013(4):12-12.
7
王鼎,周庆安.
宝钢转炉煤气回收极限研究[J]
.上海节能,2002(A02):26-31.
被引量:3
8
工业余能回收利用[J]
.电器工厂设计,2005,33(4):44-45.
9
武晓燕.
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主体[J]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0(1):56-56.
10
全国钢铁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研究会召开二0一二年年会[J]
.中国火炬,2012(11):43-4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