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南济源汉代釉陶的装饰风格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汉代釉陶属低温铅釉系统。它以普通黏土为原料,以铅的氧化物为基本助熔剂,以铁或铜的氧化物为呈色剂,在700~900℃的低温下烧成,器表呈现出红褐、绿、黄等色。釉陶器的产生丰富了陶器的装饰技法,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
作者
陈彦堂
辛革
机构地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编辑部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3-96,共4页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汉代
青瓷
陶器
工艺美术史
装饰风格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J5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1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编著.《战国秦汉考古》讲义(1973年),之后被多家征引,《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
被引量:1
2
《西安龙首原汉墓》甲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被引量:1
3
张福康,张志刚.《中国历代低温釉和釉上彩的研究》,《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
被引量:1
4
李智宴.《汉代铅釉陶的起源和特点》[J].考古与文物,1984,(2).
被引量:2
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市泗涧沟墓地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9,(2).
被引量:2
6
陈彦堂等.《轵国故城考古新收获》,《中国文物报》,2000年9月10日,第一版.
被引量:1
7
陈彦堂.《世俗画卷:河南济源新出土汉代庖厨陶塑》,《中国食品报》2000年11月9日,第一版.
被引量:1
8
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转引自《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被引量:2
9
郭沫若.
桃都、女娲、加陵[J]
.文物,1973(1):2-6.
被引量:23
10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选 1998[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5.
共引文献
24
1
陈彥堂.
河南济源泗涧沟墓地发掘简报[J]
.华夏考古,1999(2):25-36.
被引量:6
2
余闻荣.
论赵孟——侯马载书盟主称谓再讨论[J]
.东南学术,2001(5):121-122.
被引量:3
3
李建兴,罗火金.
济源蓼坞汉墓山水鱼鹤陶盆的艺术特色[J]
.中原文物,2002(5):79-81.
4
丁培仁.
颛顼传说与荥经[J]
.宗教学研究,2005(4):1-5.
被引量:3
5
郑曙斌.
从解释学视角看马王堆帛画研究[J]
.求索,2007(4):199-203.
被引量:4
6
包自超.
谈《人物龙凤图》帛画的艺术表现[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1-93.
被引量:6
7
王海燕.
中国古代帛画研究述评[J]
.艺术探索,2009,23(4):18-21.
被引量:4
8
王勇刚,王沛,李延莉.
陕西甘泉出土的汉代复色釉陶器[J]
.文物,2010(5):63-77.
被引量:4
9
李姗姗.
浅析汉画像鸡首人身神怪象征意义[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114-120.
被引量:2
10
张长海,李龙,李凤敏.
后营墓群与中牟故邑关系管探[J]
.中原文物,2012(4):38-41.
同被引文献
43
1
陈彥堂.
河南济源泗涧沟墓地发掘简报[J]
.华夏考古,1999(2):25-36.
被引量:6
2
济源泗涧沟三座汉墓的发掘[J]
.文物,1973(2):46-54.
被引量:44
3
王克林.
北齐库狄迴洛墓[J]
.考古学报,1979(3):377-402.
被引量:123
4
河南济源市赵庄汉墓发掘简报[J]
.华夏考古,1996(2):60-74.
被引量:9
5
张新斌,卫平复.
河南济源县承留汉墓的发掘[J]
.考古,1991(12):1084-1089.
被引量:8
6
逢振镐.
汉代山东制陶业的发展[J]
.齐鲁学刊,1987(5):8-15.
被引量:4
7
王志浩,郑序先,王永信.
汉代青铜熏炉及其医疗保健价值的研究[J]
.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1):7-10.
被引量:7
8
马志祥.
汉代陶楼小议[J]
.文博,1991(1):107-108.
被引量:2
9
程永建,尚巧云,胡小宝,高虎.
洛阳北郊C8M574西汉墓发掘简报[J]
.考古与文物,2002(5):7-11.
被引量:10
10
秦大树.
白釉剔花装饰的产生、发展及相关问题[J]
.文物,2001(11):67-84.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9
1
王熠,田卫丽.
汉代铅釉陶发展综述[J]
.文博,2010(2):17-23.
被引量:11
2
王勇刚,王沛,李延莉.
陕西甘泉出土的汉代复色釉陶器[J]
.文物,2010(5):63-77.
被引量:4
3
陈建辉.
元代枢府瓷剔刻化妆土工艺初探[J]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3):68-73.
被引量:1
4
张卉.
略谈汉至北朝时期釉陶的装饰流变[J]
.陶瓷学报,2015,36(6):689-694.
5
陈文利.
河南许昌出土汉代陶熏炉相关问题探讨[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8):42-45.
6
刘惠.
济源出土的汉代舞乐俑浅析[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8-12.
7
陈彦堂.
临淄出土战国铅釉陶罍及相关问题研究[J]
.中原文物,2021(2):111-117.
被引量:3
8
贾立宝(绘图),王再建(摄影/拓印),魏唯一,王再建.
河南温县南张羌M36、M89发掘简报[J]
.文物春秋,2022(6):58-67.
9
无,贾立宝,杨宽,王再建.
河南温县南张羌汉墓M131与M137发掘简报[J]
.考古学集刊,2023(2):40-58.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容波,周铁.
陶质文物科技保护研究现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23(2):79-86.
被引量:24
2
张杰儒.
弹道导弹电子战需求分析[J]
.电子对抗,2000(1):42-48.
3
刘欢.
陕西地区出土汉代陶猪的初步研究[J]
.南方文物,2014(1):78-81.
被引量:3
4
张卉.
略谈汉至北朝时期釉陶的装饰流变[J]
.陶瓷学报,2015,36(6):689-694.
5
常一民,王普军,王凌雪,刘粉英,淡甲泉,朱岁明,曹红霞,龙真.
太原市晋源区乱石滩汉墓M676发掘简报[J]
.文物世界,2016(5):17-20.
被引量:1
6
徐鑫.
陶质文物修复的探研及实践[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22(2):100-103.
被引量:1
7
王培娟.
汉代釉陶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3):92-93.
被引量:1
8
王天艺.
陕西延安出土的汉代陶灶[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4):52-62.
被引量:3
9
要红昌,李一珂,武杰,李中军.
传统文化蕴含的化学智慧在元素无机化学教学中的有机融入[J]
.大学化学,2020,35(8):54-59.
被引量:16
10
魏征,王贺强.
浅析唐三彩在丝路文化中的时代内涵[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1(3):123-125.
被引量:2
1
河南济源出土宋三彩枕[J]
.文物,1981(1):97-97.
2
杨柳.
浅谈先秦时期古代玉器中龙纹的演变[J]
.收藏界,2009(4):35-37.
3
辉煌60年中国书画名家献礼[J]
.中国经贸导刊,2009(15).
4
王卫文.
从唐三彩陶到建筑陶胎琉璃[J]
.景德镇陶瓷,2005,15(1):41-42.
被引量:1
5
李朝春.
明代云南建水窑青花冥器拾遗[J]
.收藏界,2013(1):60-65.
6
黄冬梅.
江西清江出土的几件吉州窑瓷器[J]
.文物,1987(5):95-96.
被引量:7
7
梁德明.
印纹硬陶上的纹饰[J]
.中国收藏,2008(12):89-89.
8
霞光.
陶苑姊妹花——记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和均釉陶[J]
.江苏地方志,2002(4):45-46.
9
雨岚.
陶瓷鉴定知识之釉彩(一)[J]
.收藏界,2007(7):89-90.
10
曹淦源.
一枝红艳露凝香——简谈元代釉里红瓷的装饰[J]
.收藏界,2010(4):58-62.
被引量:1
文物
200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