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篇长恨有风情 绵绵无绝寓感伤——《长恨歌》主题再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般说来,感伤诗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感叹人生的不幸和怀才不遇,或吊古伤今,或借景言情,抒春愁秋思,寄离情别绪,等等。就《长恨歌》来说白居易将其划入感伤诗一类是有明确的标准的,也是和大众的理解相吻合的。
作者
张爱芳
李会转
机构地区
洛阳大学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1期103-104,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长恨歌》
感伤诗
言情
白居易
离情别绪
风情
主题
理解
一般
内容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戴武军.
白居易婚前恋情详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36(3):73-76.
被引量:7
2
霍松林主编..古代文论名篇详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1.
共引文献
6
1
纪永贵.
白居易池州诗考[J]
.中国诗学研究,2022(1):205-217.
2
刘淮南.
白居易的文学观念与政治情怀[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4):404-408.
3
韩立新.
忧喜是心火 荣枯是眼尘——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解分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8(2):73-83.
4
终胜,吴婷.
论白居易女性题材诗歌的文化意蕴和认识价值[J]
.中华文化论坛,2015(7):112-117.
5
刘建建.
古徐州的生活经历与白居易的文学创作[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3):15-16.
6
魏晓莉,郝晶.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与当地优秀文化融合的途径——以宿州文化为例[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26(4):34-37.
同被引文献
9
1
朱安义.
由情节结构看《长恨歌》的主题[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3):103-107.
被引量:3
2
勾利军.
略论《长恨歌》的主题转换[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4-126.
被引量:1
3
杨莉.
繁华而凄凉的梦——评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悲剧性[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36-39.
被引量:7
4
高松.
现代都市女性的一种平常而卓越的价值追求——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解读[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6-40.
被引量:3
5
毛文涛.
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分析[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97-100.
被引量:6
6
卜永清.
白居易《长恨歌》主旨新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3-4.
被引量:3
7
钱智民.
风华绝代终难免百年长恨——王安忆《长恨歌》的悲剧意蕴[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5):11-14.
被引量:1
8
王玉屏.
寻找生存的秘密——论王安忆小说对命运的探索[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3-98.
被引量:1
9
刘芳池,何丽敏.
对男权社会的无奈认同——王安忆《长恨歌》中男性形象解读[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0(4):118-12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杨丽宏,李莲.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浅论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2):70-70.
被引量:1
2
祁郁,曹礼品.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的悲剧成因[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2):52-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钰.
《长恨歌》英译意象叙事建构[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9,0(11):24-25.
2
黎殷涵.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辨析[J]
.世界文学研究,2023,11(1):75-78.
1
莫丽芸.
《长恨歌》在英美的翻译和研究[J]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3):48-52.
被引量:1
2
周明.
《长恨歌》主题新探[J]
.文学遗产,1982(A14):218-226.
被引量:1
3
罗璇.
现实主义诗人的浪漫笔法——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J]
.科教导刊,2011(14):226-227.
4
张丽丽.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之我见[J]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7):33-35.
5
任向红.
《长恨歌》主题再议[J]
.文学教育,2009(A10):102-103.
6
王俊霞.
从唐代诗人写杨贵妃诗看白居易《长恨歌》[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2,34(4):26-29.
7
綦天桴.
《长恨歌》主题刍议[J]
.北方论丛,1991,0(5):95-100.
8
郭开江.
草堂怀古 为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作[J]
.杜甫研究学刊,2012(4):136-136.
9
杨春健.
吊古伤今,思乡抒怀——浅析崔颢的《黄鹤楼》[J]
.俪人(教师),2015(4):387-387.
10
李滨.
论传统爱情悲剧对《长恨歌》主题的影响[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3(1):84-86.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