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6-18,共3页
Minzu Tribune
同被引文献45
-
1王安白.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傩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3(2):55-57. 被引量:3
-
2饶怀民.李燮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求索,1999(2):108-112. 被引量:3
-
3罗志田.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J].近代史研究,1998(5):53-83. 被引量:27
-
4周辉湘.湖湘文化与洋务思潮关系论略[J].求索,1998(1):112-117. 被引量:5
-
5陈先枢.试论湖湘学风的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1997(2):61-64. 被引量:3
-
6谭双泉,章猷才.略论近代湖湘文化嬗变中的若干特点[J].湖南社会科学,1997(3):69-73. 被引量:3
-
7罗敏中.论湖湘文化之源及其“蛮”的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6(5):60-64. 被引量:15
-
8饶怀民.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22(4):98-102. 被引量:6
-
9周跃云.湖南地理与湖湘文化[J].求索,1993(3):115-118. 被引量:5
-
10章犹才,欧阳斌.从蔡锷人格的复杂性看湖湘文化的近代嬗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5(6):80-8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吴家芸.乌江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状况及作用探析[J].情报探索,2008(7):48-49. 被引量:1
-
2宦咏梅.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图书馆事业的互动效应之探[J].当代图书馆,2008(4):14-16. 被引量:5
-
3唐华.浅论地方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以铜仁学院图书馆为例[J].贵图学刊,2010(2):66-67.
-
4黄燕.书院教育的当代回归[J].学海,2010(5):213-216. 被引量:3
-
5胡志军,张海钟,张万里.湘陇高校学生气质类型省域跨文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9):82-85. 被引量:2
-
6李安平.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和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65-66. 被引量:4
-
7郭如梅.谈云南省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源库建设[J].云南图书馆,2011(1):36-37.
-
8吴素芬.湖湘文化及湖南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27). 被引量:1
-
9刘韧,朱家俊.弘扬湖湘文化——论晚清名臣左宗棠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9):173-174. 被引量:1
-
10朱文雅.论湖湘文化对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2):119-121.
-
1赵媛,矫丽会.基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运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J].未来与发展,2013,34(1):77-80.
-
2赵晓峰,潘莹,赵晓霞.河北大遗址文化遗产资源特色及保护策略[J].魅力中国,2013(8):340-340.
-
3王建军.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J].前沿,2007(2):221-222. 被引量:11
-
4杨凤霞,李慧娟.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特征的形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9(6):23-26. 被引量:1
-
5陈燕黎.通天港 宁波印象[J].汽车与运动,2012(4):146-149.
-
6杨新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资源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7):43-46. 被引量:1
-
7何湘永.抓住资源特色 做好外宣工作[J].对外大传播,2003,11(6):36-37.
-
8李敏.关于双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剧作家,2013(2):175-175.
-
9龙叶先.贵州蚩尤文化资源的特色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6-11. 被引量:1
-
10吴飞.全球化的文化后果[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9):14-21.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