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71-77,共7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参考文献9
-
1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A].王夫之.《清诗话》[C].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83页. 被引量:3
-
2王嗣.《杜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被引量:1
-
3《杜诗详注》卷四所引王嗣语. 被引量:1
-
4黄彻.《碧溪诗话》卷二,知不足斋丛书太. 被引量:1
-
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493-494页. 被引量:1
-
6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第882~883页,中华书局,1989年. 被引量:20
-
7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页. 被引量:2
-
8《太平御览》卷七九○. 被引量:1
-
9《太平御览》卷八○三,张华.《博物志》.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2
-
1刘乐贤.虎溪山汉简《阎氏五胜》及相关问题[J].文物,2003(7):66-70. 被引量:5
-
2王学钧.盘古,从“开辟”始祖到佛陀弟子——《开辟衍绎》论片[J].明清小说研究,2002(3):195-206.
-
3廖名春.“六经”次序探源[J].历史研究,2002(2):32-41. 被引量:17
-
4李最欣.苏轼诗文创作与佛经譬喻——兼论《日喻》之佛典渊源[J].甘肃社会科学,2005(3):131-134. 被引量:1
-
5杨义.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J].文学评论,2006(5):5-25. 被引量:16
-
6陈晓芬.汉代文章观念演进过程的历史原态追溯[J].文艺理论研究,2006(6):58-66. 被引量:1
-
7高深.论“自由说”对《庄子》的误读[J].浙江社会科学,2007(1):163-168. 被引量:4
-
8程水金,冯一鸣.《列子》考辨述评与《列子》伪书新证[J].中国哲学史,2007(2):40-48. 被引量:13
-
9孙纪文.论《淮南子》的美学新蕴涵及其成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70-175. 被引量:1
-
10任蜜林.纬书的宇宙图式与古代的宇宙论传统[J].中国哲学史,2008(2):102-10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6
-
1郭桂花.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62-64. 被引量:1
-
2何宗美.论钟嵘诗歌批评的美学趣向[J].唐山师专学报,1999,21(3):47-51. 被引量:1
-
3虞尚元.浅析宋诗与唐诗的风格差异[J].文学教育,2007(12):124-125. 被引量:2
-
4陈尚君.唐朝皇帝点赞过的唐诗[J].古典文学知识,2017,0(6):100-108. 被引量:1
-
5杨洁.唐诗意象研究述评[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4):10-11. 被引量:1
-
6赵亚男.关于诗歌声律问题研究综述(2000—2019)[J].文教资料,2019,0(34):8-11. 被引量:1
-
1李晓黎.试论陶诗中的酒意象[J].宿州学院学报,2005,20(1):82-83.
-
2李晓黎.试谈陶诗中酒的意象[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48-49.
-
3李盛龙.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6):54-56.
-
4林丹华.“狭之笼”与突围——曹禺早期剧作的主线[J].宜宾学院学报,2005,5(3):68-70.
-
5盛中华.论现代中国作家忏悔意识的形成[J].西部论坛(陕西),2004,6(5):55-58.
-
6郑新安.论诗歌意象的创造[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45-46. 被引量:2
-
7徐晓华.把握地理教学进行荣辱观教育的两个基本方向[J].地理教育,2007(2):62-62.
-
8胡秋宏.意象,诗歌的灵魂——古代诗词意象浅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58-59. 被引量:6
-
9李珍.论唐诗之美感特质与世变的关系——以李白、李贺、李商隐对同一物象不同意象的创造为切入点[J].文学界(理论版),2010(7):105-107. 被引量:1
-
10史超.鸿雁于飞——唐诗中的“雁”[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22):37-3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