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17-17,共1页
同被引文献8
-
1刘晶,彭补拙.锡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分析[J].土壤,2001,33(6):295-299. 被引量:39
-
2李秀彬.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29-333. 被引量:478
-
3孙光辉.信息熵与不确定性[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3):50-51. 被引量:18
-
4王秀红,何书金,罗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17-24. 被引量:44
-
5张亚妮,范中和.物理熵与信息熵的辨证统一[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2):145-147. 被引量:5
-
6熊惠波,侯会乔,江源,耿侃.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2,18(3):5-10. 被引量:26
-
7谭永忠,吴次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1):112-117. 被引量:285
-
8金雄兵,濮励杰,罗昀,彭补拙.县市级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初步研究——以江苏昆山市为例[J].土壤,2003,35(3):204-210.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41
-
1梁春凤,唐通文,段建南.土地利用系统社会功能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205-5208. 被引量:2
-
2市场[J].中国房地产业,2013,0(9):12-12.
-
3陈西蕊,张蓉珍.历史文化名城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以韩城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84-186. 被引量:5
-
4魏丽娜,刘学录.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3):97-101. 被引量:19
-
5李文波,杨钢桥.基于信息熵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4):96-100. 被引量:15
-
6张英辉.河北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4(14):124-126. 被引量:5
-
7王海鸿,常艳妮,杜茎深,齐飞.甘肃省建设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1-6. 被引量:19
-
8李冬梅,濮励杰,韩书成,周强.吴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诱因[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4):415-419. 被引量:15
-
9陈荣蓉,宋光煜,信桂新,杨朝现.土地利用结构熵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7):138-144. 被引量:21
-
10夏金华.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政策供给[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9):24-27.
-
1赵志凌.开辟对外开放的新天地—昆山巡礼[J].江苏经济,2001(10):16-18.
-
2坚持率先发展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拓展延伸“昆山之路”[J].群众,2007(1).
-
3开放·融合·创新·卓越 中国昆山[J].江南论坛,2008(3).
-
4工伤职工在什么条件卞停止享受工伤待遇[J].当代工人,2012(3):27-27.
-
5中国第一水乡——周庄[J].环境经济,2006(12).
-
6张大林.中国第一水乡——周庄[J].中国工会财会,2007(3).
-
7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国人才,2007(19):33-37.
-
8张雷.“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J].江苏经济,2001(10):14-15.
-
9钱解德,陈建林,徐红生.坚持把不断解放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着力点[J].群众,1998,0(6):45-46.
-
10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昆出之路”[J].党建,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