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3,共4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同被引文献32
-
1朱振国.不能听任《收获》杂志嘲骂鲁迅──致中国作家协会的公开信[J].真理的追求,2000(7):12-14. 被引量:4
-
2陈漱渝.群策群力,精益求精——对修订《鲁迅全集》的几点意见[J].鲁迅研究月刊,2001(7):32-37. 被引量:7
-
3孙玉石.世纪末的总结:丰富现在昭示将来——《惯性的终结: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读后[J].鲁迅研究月刊,2000(6):67-70. 被引量:1
-
4黄乔生.善意与温情——“鲁迅与仙台”研究的基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101-104. 被引量:6
-
5李今.研究者的想象和叙事 读《鲁迅:为爱情作证——破解<野草>世纪之谜》想到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4):211-220. 被引量:6
-
6鲁迅.《坟·写在〈坟〉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00页. 被引量:3
-
7鲁迅.《而已集·小杂感》[A]..《鲁迅全集》第3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32页. 被引量:10
-
8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A]..《鲁迅全集》第1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被引量:13
-
9鲁迅:《<尘影>题辞》,《而已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07页 被引量:5
-
10林非《穿越时间隧道的光芒》,《中国文化报》2001年9月20日.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6
-
1周珉佳.戏剧影视作品中的鲁迅形象与“后鲁迅时代”[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167-176. 被引量:1
-
2柳思旭.新世纪影视作品中的“记录鲁迅”和“创作鲁迅”[J].华夏文化论坛,2022(1):72-78.
-
3靳新来,杨钧舒.鲁迅的巧人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下价值[J].华夏文化论坛,2020(2):67-74.
-
4张遥.新媒体时代影视评论的文化现象批评[J].华夏文化论坛,2020(1):187-192.
-
5禹权恒,陈国恩.论鲁迅作品中的流氓形象[J].鲁迅研究月刊,2014(3):4-9. 被引量:3
-
6方岩.当代文学批评实践中的资源借鉴--以一九八○年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成果为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14(4):25-35. 被引量:2
-
7周珉佳,张福贵.中国当代话剧的文学性问题:从“泛文学化”到“去文学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4):94-99. 被引量:1
-
8刘广远.东北文学:荒寒文化的存在与转型[J].学习与探索,2014(7):140-143. 被引量:3
-
9杨丹丹.“北大荒兵团文学”中的地方美学与文化视域[J].学习与探索,2014(7):143-146. 被引量:1
-
10禹权恒.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多维建构和递嬗[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8-13. 被引量:1
-
1华多.认识把握时代人生的“小百科”——读《余心言杂文选续编》[J].北京支部生活,1994,0(3):44-44.
-
2武迪,白旭.补证《张协状元》编成于元代(二)——从[斗虾蟆]入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47-51. 被引量:1
-
3林静.文学史的写作与新历史主义[J].考试周刊,2010(14):26-26.
-
4王志蔚.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是怎样形成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7(5):28-30. 被引量:1
-
5郭娜,齐敬先,王斯蓓.浅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5):77-79.
-
6程树榛.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浅谈梁亦夫先生的古体诗[J].黄河之声,2009(21):13-14.
-
7迟蕊.近年来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再认识[J].党政干部学刊,2015(1):77-80. 被引量:1
-
8佟姗.日本人与樱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275-276.
-
9鄒禮洪.试论刘光第“为世有用”的治学思想[J].蜀学,2007(1):256-264. 被引量:1
-
10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学[J].教育文汇,2006(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