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学(综合)旅游资源调查(三)
被引量:3
An investigative report on the resources of a geological tour of Tibet(3)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8-114,共7页
Tibetan Studies
同被引文献44
-
1张振利,田立富,范永贵,李广栋,魏文通,郭金城,孙肖,刘洪章.萨嘎县幅、桑桑区幅、吉隆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地质通报,2004,23(5):427-432. 被引量:18
-
2孙鸿烈,李文华,章铭陶,韩裕丰.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J].资源科学,1986,16(3):22-30. 被引量:12
-
3孙鸿烈.西藏高原的综合科学考察史[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4,19(2):10-19. 被引量:10
-
4李军,韩冬.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中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初探——以西藏乃东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6):121-126. 被引量:12
-
5巴顿珠.西藏地学(综合)旅游资源调查(四)[J].西藏研究,2001(2):105-115. 被引量:4
-
6巴登珠.西藏地学(综合)旅游资源调查(一)[J].西藏研究,2000(3):103-114. 被引量:7
-
7巴登珠.西藏地学(综合)旅游资源调查(二)[J].西藏研究,2000(4):86-99. 被引量:4
-
8王洪振,徐玖平,吴敏.西藏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潜力评价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4):33-36. 被引量:5
-
9段丽萍.西藏地质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建议[J].地质通报,2006,25(1):302-307. 被引量:11
-
10胡书银,王典坤.西藏高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1996,12(5):28-3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黄红梅,周申立.四川长宁石林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开发建议[J].四川地质学报,2008,28(1):64-67. 被引量:1
-
2杨德明,和钟铧,郑常青,王天武.西藏门巴地区地质旅游资源和开发建议[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29(1):109-112. 被引量:1
-
3黄俊,鲁如魁.西藏浪卡子-洛扎地区地质旅游资源和开发建议[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31(2):108-112.
-
4李霄,柴璐,王晓光,朱群.浅析"龙江丝路带"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与构造作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2):194-202. 被引量:7
-
5杜宇琛,叶唐进,王云花.拉萨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7,37(2):345-348.
-
6王钦军,李志超,陈玉,周红英.海南省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特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6):110-116. 被引量:1
-
7卢杰.基于评价机制之西藏旅游资源发展研究[J].西藏发展论坛,2021(6):64-69. 被引量:1
-
8卢杰.“地球第三极”概念下的西藏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西藏科技,2022(1):15-19. 被引量:1
-
9陈斌,郑小敏,申培彦.念青唐古拉山地质遗迹特征及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可行性分析[J].地质与资源,2022,31(4):563-573. 被引量:2
-
10李昱春,张绪教,张金树.西藏地学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现状与策略[J].高原科学研究,2023,7(3):49-57. 被引量:1
-
1陈利,巴珠(图),吕宇理(图),刘洪明(图),陈利(图).湖光山色 浪卡子[J].西藏旅游,2013(12):92-99.
-
2李树生.珍藏旅游资料乐趣多[J].老人世界,2009(8):43-43.
-
3韩明潼.朗读之美[J].小学生时空(汉),2011(7):73-73.
-
4罗婧怡.雅鲁藏布江之行[J].作文世界(小学版),2013(7):58-59.
-
5远涉.怎样欣赏我国的自然风光(之四) 冰川地貌及登山圣地[J].科技潮,2002(10):53-53.
-
6陈燕.另眼看大山——“旅游资源调查”综合性学习[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10):48-49.
-
7周雪英.教师如何走进研究性学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7):127-128.
-
8巴登珠.西藏地学(综合)旅游资源调查(二)[J].西藏研究,2000(4):86-99. 被引量:4
-
952亚丁自然保护区[J].中文信息(行游数码),2008(4):92-93.
-
10韧石.离天很近的西藏[J].小学生导刊(高年级版),2004(Z2):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