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40,共8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10
-
1.《老舍全集》(第1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8, 664,683,43,209,211,213,230,693,694,653,654,741页. 被引量:1
-
2.《老舍全集》(第9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7,414, 455,281,204,546,75,307页. 被引量:1
-
3.《鲁迅杂文全集》[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74页. 被引量:14
-
4.《老舍全集》(第lO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7,3,147,153, 106页. 被引量:1
-
5.《老舍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68,362-363,17页. 被引量:4
-
6[3][14][18][19][22][24][26][27]见《老舍全集》(第16卷)第58;664;683;43;209;211;213;230;693;694;653、654;74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被引量:1
-
7[7][8][16][17][20][21]见《老舍全集》(第9卷)第337;414;455;281;204;546;75;30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被引量:1
-
8《鲁迅杂文全集》第74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被引量:1
-
9[11][12][13]见《老舍全集》(第10卷)第97;3;147;153;10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被引量:1
-
10[25][28]见《老舍全集》第7;68;362-363;1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6
-
1胡兆铮.水的赞歌——鲁迅小说《铸剑》新解[J].甘肃社会科学,2001(5):69-70.
-
2刘凤玲.试论鲁迅杂文的语体特征[J].鲁迅研究月刊,2005(5):43-47. 被引量:2
-
3李宗刚.从知遇之恩到精神资源——重新解读《藤野先生》[J].鲁迅研究月刊,2005(7):19-24. 被引量:6
-
4刘增杰.脆弱的软肋——略论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问题[J].文学评论,2006(6):144-153. 被引量:7
-
5刘骥鹏.郁结与释放--从作者的人生困境与心理语境中把握《野草》意蕴[J].鲁迅研究月刊,2008(5):20-31. 被引量:9
-
6陈伟华.1907:思想家鲁迅的成熟[J].鲁迅研究月刊,2008(11):29-34. 被引量:1
-
7陈兵.《斯托凯与其同党》对英国公学小说理念的颠覆与认同[J].外国文学,2009(3):62-68.
-
8刘骥鹏.论左翼启蒙派作家的现实关怀[J].中州学刊,2009(6):215-220. 被引量:3
-
9陈伟华.中国小说叙事时间的现代转型与基督教文化[J].鲁迅研究月刊,2010(2):16-20. 被引量:1
-
10杨洪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的角度和史识问题——以作家全集的编纂为例[J].文艺研究,2014(7):54-57. 被引量:1
-
1李卉.老舍在重庆时期的抗战戏剧[J].四川戏剧,2011(1):60-62. 被引量:2
-
2肖开愚.当代中国诗歌的困惑[J].读书,1997,0(11):90-97. 被引量:15
-
3程海结.“边城式”人生形式的归依--浅析沈从文《边城》创作中折射的人生形式[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4,0(10):42-44.
-
4陈德锦.沈从文乡土散文的美学意识[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5):46-52. 被引量:4
-
5董易.试谈沈从文部分小说思想倾向的复杂性[J].文学评论,1983(6):48-61. 被引量:3
-
6闻欣.虎啸[J].浙江林业,2000(3):38-38.
-
7张德明.沈从文“文体作家”称谓的内涵流变[J].民族文学研究,2012,30(1):22-27. 被引量:1
-
8王清敏.接受美学视阈下沈从文“文体作家”内涵辨析[J].文学教育,2015(14):22-23.
-
9窦玉生,聂劲权.归去来兮[J].走向世界,2009(12):23-25.
-
10徐宝龙.三棵树下[J].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2016,0(6):5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