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国投资的后向联系效应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跨国投资后向联系是指外资企业通过从当地供应商获得投入品而建立起来的联系,对外资企业来说是一种后向联系。本文分析了跨国投资后向联系的作用机制,跨国投资后向联系效应是需求联系效应、后向挤出效应和后向技术联系效应的净效应。并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了分析。
作者
侯铁珊
王新波
机构地区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出处
《现代管理科学》
2004年第12期20-21,共2页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关键词
跨国投资
后向联系效应
汽车产业
外资企业
中国
分类号
F41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1]James R.Markusen,Anthony J.Venabl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 catalys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3,1999.
被引量:1
2
赵英.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
.中国工业经济,2003(4):18-24.
被引量:64
3
张雪倩.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以汽车工业为例[J]
.世界经济研究,2003(4):26-30.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李平.
技术扩散中的溢出效应分析[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9-34.
被引量:60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被引量:2
3
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J].领导参阅,2002,.
被引量:1
4
赵英.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0(1):57-62.
被引量:19
5
王小广.
工业化中期的汽车业及其在中国的前景[J]
.战略与管理,2000(4):78-85.
被引量:4
6
江小涓,李蕊.
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J]
.中国工业经济,2002(7):5-16.
被引量:166
7
江小涓.
跨国投资、市场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J]
.经济研究,2002,37(9):31-38.
被引量:186
共引文献
90
1
吴晟,龚国平,吴茜.
我国民营汽车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特区经济,2006(8):119-120.
被引量:1
2
肖立强.
中国汽车产业生命周期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65-66.
被引量:3
3
司蕊.
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分析[J]
.市场周刊,2008,21(7):51-52.
被引量:1
4
周琳,梁治国.
竞争中的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演进[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0(2):39-43.
被引量:1
5
史东明.
中国利用外资的不对称效应分析[J]
.开放导报,2004(5):78-82.
被引量:1
6
周红梅,何苇杭,魏双盈.
产业集群与汽车工业的区域竞争优势[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5):614-617.
被引量:3
7
王小明.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5):71-75.
被引量:8
8
韩民春,袁秀林.
跨国汽车公司对我国轿车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J]
.国际贸易问题,2004(12):62-65.
被引量:2
9
王小明.
振兴和发展重庆汽车工业的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被引量:2
10
彭连港,薛永昭.
论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1-3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
1
胡心宇,张建民.
后向联系:跨国公司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4):27-30.
被引量:8
2
李平,李宏.
后向联系和技术的溢出转移[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7):3-6.
被引量:4
3
王耀中,刘舜佳.
基于前后向关联分析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J]
.经济评论,2005(6):31-34.
被引量:38
4
安虎森.
增长极理论评述[J]
.南开经济研究,1997(1):31-37.
被引量:116
5
陈小文,宋杰.
在华跨国公司与后向关联——以北京地区外资企业为例的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007(2):28-34.
被引量:1
6
颜鹏飞,邵秋芬.
经济增长极理论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2(2):2-6.
被引量:75
引证文献
2
1
魏彦莉,傅利平.
天津市外商投资企业后向关联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6):80-84.
2
黄河涛,陈楠.
港城互动发展思路探究[J]
.市场论坛,2015(1):16-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菊.
“港口·城市·腹地”视角下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SWOT探析[J]
.中国储运,2021(10):112-114.
被引量:2
1
胡心宇.
FDI技术外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基于后向联系的分析[J]
.当代经济,2009,26(12):146-148.
2
人世与利用外资的新方向[J]
.国际融资,2002(4):28-29.
3
安礼伟,马野青,李崟鹏.
外商直接投资、联系效应与本土企业技术进步——基于江苏省制造业数据的分析[J]
.中大管理研究,2012,7(2):35-46.
4
韩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狭小问题[J]
.农金纵横,1995(1):60-62.
5
蓝宝江.
工业就业扩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中国就业,2007(6):53-55.
6
吕铁.
交通运输与制造业发展的联系效应[J]
.经济研究参考,2002(13):17-25.
被引量:3
7
朱涵钰.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2):5-8.
8
吉丹俊.
基于FDI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江苏苏州的实证[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2):63-68.
9
邓杨素.
进一步提升广西食品工业的支柱地位[J]
.广西经济,2010,29(9):26-29.
被引量:2
10
彭敬.
促进后向联系 提高引资效益[J]
.中国对外贸易,2004(3):82-83.
现代管理科学
200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