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文对我国组培育苗的主要目的、研究机构及生产单位、主要生产线、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简述。
出处
《河北林业科技》
2004年第6期34-34,共1页
Journal of Hebe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考文献3
-
1颜昌敬编著..植物组织培养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82.
-
2曹孜义,刘国民主编..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 修订本[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4.
-
3熊丽,吴丽芳主编..观赏花卉的组织培养与大规模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41.
同被引文献3
-
1徐志刚,丁为民,丁永前,崔瑾,李式军.规模化组培育苗设施环境与控制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2,33(1):106-110. 被引量:18
-
2撒珏.组培育苗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技术[J].云南农业,2003(6):9-9. 被引量:2
-
3曾少玲,方良,全吉文,郭欣.桉树的组培工厂化生产[J].桉树科技,2003,20(1):38-4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刘敏,苏乔,刘纪文.‘欧美杨107’组培苗瓶外生根[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10):1050-1054. 被引量:10
-
2罗冠勇,杨冬华,符以福,钟云芳.铁皮石斛工厂化生产成本控制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12):186-189. 被引量:2
-
3武建云,王华宇,杨利平,王鹏良.大叶伞标准化繁育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1):5285-5288. 被引量:1
-
4何为中,范业赓,刘丽敏,刘红坚,余坤兴,翁梦苓.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技术研究[J].广西植物,2018,38(10):1298-1309. 被引量:6
-
5张春芬,邓舒,聂园军,赵海静,肖蓉,董艳辉,侯丽媛,孟玉平,曹秋芬.草莓脱毒组培苗低成本快繁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3):379-382. 被引量:10
-
6赵元增,王永刚,窦莹霞,孙海燕.液体培养甘薯组培苗对培养基分装量和接种茎段的优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1(5):8-15. 被引量:1
-
7撒珏.组培育苗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技术[J].云南农业,2003(6):9-9. 被引量:2
-
1海南农科院突破菠萝组培苗技术瓶颈[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2(5):26-26.
-
2丁文静,张李娜,张谦,沈华,郭艳萍,孙伟.金银花品种中花1号组培育苗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8):57-58. 被引量:3
-
3白春雷,王灵茂,王志国,郭瑞峰,咸丰.黑果枸杞育苗技术综述[J].种子科技,2016,34(12):51-54. 被引量:5
-
42008年水生植物价格较为平稳[J].林业实用技术,2008(1):20-20.
-
5黄和平,王辉,高广印.半夏栽培技术和组培育苗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146-147. 被引量:7
-
6田立军.树莓组培苗温室移栽技术[J].北方果树,2010(1):51-51.
-
7时群,何贵整,陈乃明,陈丽文,梁小娟,杨利平.木薯产业化组培育苗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1):25-27. 被引量:1
-
8铁皮石斛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基地建设[J].技术与市场,2014,21(5):398-398.
-
9陈丽文,时群,梁刚,蔡林,何贵整.珍贵用材树种红椿的组培育苗技术初探[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4,43(2):164-167. 被引量:3
-
10黄志伟,曹剑,唐廷廷,魏大江.白及组培苗冬季室内炼苗技术研究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16(1):30-31. 被引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