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和保护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综述
被引量:1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2-154,共3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3
-
1陈孟昕,张昕.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综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5(4):61-62. 被引量:46
-
2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9-11. 被引量:50
-
3陈泳超.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J].民俗研究,2006(1):66-85. 被引量:10
-
4乌丙安.思路与出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的中国民俗学[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2):1-6. 被引量:18
-
5叶涛.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有感(二)[EB/OL].http://www.chinafolklore.org/blog/?uid-4. 被引量:1
-
6乔晓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发展宗旨及研究方向.美术研究,2002,(3):46-46. 被引量:4
-
7[美]托马斯·库恩 金吾伦 胡新和 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8,159,10. 被引量:233
-
8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1):14-20. 被引量:92
-
9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J].民族艺术,2008(1):6-17. 被引量:148
-
10吴秀杰.文化保护与文化批评——民俗学真的面临两难选择吗?[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2):16-2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36
-
1徐磊,荣树云.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同构——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个案[J].民俗研究,2020,0(2):116-123. 被引量:12
-
2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J].民俗研究,2020,0(2):109-115. 被引量:21
-
3娥满,李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审视:概念定位、学术运动与日常生活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99-105.
-
4王霄冰.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以祭孔大典为例[J].文化遗产,2010(4):8-17. 被引量:26
-
5余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0,30(9):7-20. 被引量:49
-
6王天祥.文化遗产与视觉文化的交汇:新艺术史的视野[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5):87-90. 被引量:1
-
7魏崇周.2001-2010: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民俗研究,2010(3):80-89. 被引量:31
-
8黄尚茂,黄新宇.天琴艺术的传承及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10(4):188-192. 被引量:14
-
9王先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因素的关系研究述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6):23-34. 被引量:1
-
10吴效群.回到原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中国民俗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5):33-37. 被引量:7
-
1晓耕.抢救和保护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在京举行[J].中国戏剧,2002(6):50-50.
-
2抢救和保护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新闻通稿)[J].中国音乐学,2002(3):144-144.
-
3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J].美术观察,2002(7):5-6.
-
4孙书磊.关于昆曲热的反思[J].大舞台,2005(5):20-21. 被引量:1
-
5孙书磊.关于昆曲热的反思[J].四川戏剧,2005(6):10-10.
-
6戴平.“非遗”十年:兰花幽香今更浓[J].上海戏剧,2011(6):13-14.
-
7辛文.永远的丰碑——纪念王朝闻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综述[J].美术观察,2015(3):32-33.
-
8汉初.担当道义的艺术杰作——“大型油画作品《热血5月·2008》学术座谈会”综述[J].中华文化画报,2008,0(6):18-21.
-
9侯阿妮.梧桐羞涩凤凰去 深山俊鸟不在林——“‘张维良笛艺四十年’座谈会”综述[J].中国音乐,2012(1):137-139. 被引量:2
-
10汪素芳.河北省戏剧家协会“戏剧走近百姓”座谈会综述[J].大舞台,2010(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