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北地域文化的演进与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离不开东北地域文化的全面复兴。东北地域文化有着相对独立的鲜明特质,东北地域文化对东北人性格特质、思想观念及现代性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作者
许宁
机构地区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3-145,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地域文化
工业经济
小农意识
文化价值观
分类号
F127.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G127.3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6
1
董鸿杨.《黑土魂与现代城市人》[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被引量:1
2
名和太郎.《经济与文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被引量:1
3
李亦园.《中国人的性格》[M].台湾精华印书馆,1992年版..
被引量:1
4
皮尔森.《现代性》[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被引量:1
5
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被引量:1
6
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1
1
白永秀,任保平.
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发展观的创新[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4-8.
被引量:19
2
杨鲁慧.
论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国外发展理论成果的合理借鉴[J]
.社会科学,2004(11):47-50.
被引量:5
3
王海杰.
对产权与产权制度的人权思考[J]
.中国经济问题,2006(3):34-39.
4
易杰雄.
列宁论科学发展观[J]
.浙江学刊,2007(3):35-40.
5
程新英.
当代发展观中的非西方中心主义[J]
.学术界,2007(1):199-203.
被引量:2
6
吴倬,刘新刚.
马克思价值论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6):96-102.
被引量:1
7
刘旭东,薛荣.
人文精神: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8(1):39-43.
被引量:16
8
赵兴良.
“以德治国”的现代意蕴[J]
.求实,2001(5):9-11.
被引量:3
9
蒯大申.
文化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J]
.社会科学,2002(3):66-70.
被引量:15
10
赵凤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篇章——学习矛盾特殊性学说的体会[J]
.学术研究,2001(11):5-11.
同被引文献
35
1
张志刚,肖肖.
文化的整合与重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精神牵引[J]
.黑河学刊,2004(5):58-60.
被引量:2
2
王天玺.
先进文化是引领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J]
.前线,2003(3):53-54.
被引量:2
3
张福贵.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现代文化人格的缺失[J]
.社会科学辑刊,2004(6):68-72.
被引量:26
4
孙立平.
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J]
.社会学研究,2005(1):1-24.
被引量:222
5
孔伟.
论创业文化环境与经济差异——“东北现象”与“浙江现象”中人力资源素质比较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2005(2):164-167.
被引量:17
6
迟建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思考[J]
.长白学刊,2004(5):99-100.
被引量:4
7
刘丽萍.
解构东北区域文化 振兴东北区域经济[J]
.商业研究,2005(14):190-192.
被引量:7
8
施立学.
柳条边伊通边门[J]
.满族研究,2006(1):87-90.
被引量:3
9
甄志宏.
从网络嵌入性到制度嵌入性——新经济社会学制度研究前沿[J]
.江苏社会科学,2006(3):97-100.
被引量:31
10
汪林生,朱振荣.
影响“振兴东北经济”的东北地域文化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103-10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姜地忠.
平面性视角与嵌入性视角——促进东北经济发展与进行区域文化改造的两种思考逻辑[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4.
2
吉国秀.
东北民俗文化:区域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5):85-89.
被引量:23
3
邵红侠,郭元阳.
发挥东北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为振兴东北服务[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6):189-19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张丽.
浅谈大兴安岭民俗旅游文化[J]
.中外企业家,2020(14):247-247.
2
潘春燕,刘洋,王红扬.
区域整合:文化的可能角色及其实现--关中城市群规划的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2009,24(5):54-59.
被引量:2
3
李阳.
城乡民俗变迁与社会转型关系研究[J]
.文化学刊,2009(6):142-147.
被引量:6
4
钟贤巍.
东北民俗旅游的文化特质与开发策略——开掘东北社会转型之精神动力的一种探索[J]
.社会科学战线,2009(12):121-126.
被引量:5
5
于洋.
民俗学研究的想象力与洞察力--从《农耕技术民俗的传承与变迁研究》一书谈起[J]
.民俗研究,2010(3):265-272.
6
李己平,李源.
“通三统”与建构东北新型创业文化[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5):82-84.
7
薛红亮.
民俗变迁中的新农村建设——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4):55-59.
被引量:1
8
李阳.
城乡民俗变迁视阈下农谚与群众文化心理[J]
.文史博览(理论),2012(8):57-58.
被引量:1
9
王丙珍,韩成艳,宋巍.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民俗文化策略[J]
.学理论,2012(34):210-211.
被引量:2
10
邓研华.
文化软实力的社会、政治功能浅探[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4-77.
被引量:2
1
陈艳.
弘扬创业文化 加速东北振兴[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38-39.
2
吕韫风,孙开明,陈澍.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4):91-93.
被引量:1
3
马洪斌,李好琢.
打破农耕文化的局限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09(6):83-84.
4
曾海兴.
新时期赣文化辨析与弘扬[J]
.经营管理者,2011(23):389-389.
被引量:2
5
苑芳江.
用先进文化克服小农意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62-63.
被引量:4
6
白志武,谭盛凤.
文化观念与广东山区经济的发展[J]
.嘉应大学学报,2001,19(5):25-28.
被引量:2
7
王伟.
全球化视野中坚持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J]
.商业文化,2011,0(3X):189-189.
8
谷风.
对话,让文化更精彩[J]
.走向世界,2010(31):73-79.
9
仲兆隆.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西部大开发中再造甘肃文艺的新辉煌——在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
.飞天,2000(11):8-14.
10
郭长华.
试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环境条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9(3):34-35.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