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33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Fengyou 336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6,47,共3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编号 :BE2 0 0 13 0 2 )
同被引文献19
-
1王宝和,胡祝祥,周长海,戴正元,陆仁峥,刘晓斌,刘晓静,白和盛,谭长乐,张洪熙.迟熟中粳糯扬粳糯1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4,32(4):40-41. 被引量:2
-
2程式华.我国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技推广,2005(4):27-29. 被引量:29
-
3周长海,王宝和,戴正元,张洪熙,谭长乐,李爱宏,刘广青.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扬籼优26的选育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798-1799. 被引量:2
-
4戴正元,孔祥斗,张宝群,夏广宏,赵步洪,谭长乐,张洪熙.中粳稻扬粳186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6,24(6):23-24. 被引量:1
-
5张洪熙.瞄准需求 确立特色 做好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J].江苏农业科学,1997,25(5):2-5. 被引量:2
-
6王宝和,白和盛,周长海.水稻广亲和广谱恢复系T136的选育及其利用[J].杂交水稻,1997,12(5):4-6. 被引量:9
-
7白和盛,王宝和,周长海,刘荣宝.扬稻系列品种的特点及其在杂交稻育种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1999,27(2):132-133. 被引量:6
-
8孔祥斗,戴正元,夏广宏,谭长乐,刘晓静,刘晓斌,李爱宏,刘广清,张宝群,张洪熙.杂交粳稻新组合“泗优523”的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1999,27(4):14-15. 被引量:3
-
9李爱宏,张洪熙,戴正元,谭长乐,刘广清,刘晓静,孔祥斗,刘晓斌,赵步洪,夏广宏,张宝群.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07[J].杂交水稻,2000,15(2):41-42. 被引量:3
-
10张洪熙.综合育种 全面超越 重点突破——水稻品种选育有关问题的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0,28(4):5-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2
-
1周长海,张洪熙,戴正元,张红生.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特性、系谱、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116-123. 被引量:1
-
2周长海,张洪熙,戴正元,王宝和,张红生.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特性、系谱、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7,35(1):7-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
-
1丁奎敏,戴剑,张继红,李华勇,陈敏.去壳水稻种子包衣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2008,36(2):47-48. 被引量:1
-
2刘晓静,张洪熙,戴正元,李爱宏,徐卯林,赵步洪,谭长乐,刘广青,刘晓斌,黄年生,王宝和,周长海.杂交籼稻丰优香占高产栽培生长特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36(6):19-22. 被引量:1
-
3王宪云,刘钊,曹英豪,白辉,刘丽娟,李莉云,刘国振.水稻骨干亲本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表达的多态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4):2849-2856. 被引量:3
-
1陈国梁.丰优香占双季晚稻的高产栽培[J].种子科技,2006,24(2):60-61.
-
2张存銮,张丽林,胡晓林,刘坚宏,陈网明.优质杂交稻丰优香占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4,19(5):19-19.
-
3危崇智,丁建发,余文才.Ⅱ优航1号中稻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6,37(3):7-8.
-
4李闯,曾生元,盛生兰,周义文,林添资,景德道,余波,钱华飞,龚红兵.杂交籼稻新组合镇籼优14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93-94. 被引量:2
-
5杨兆凤,李明生,王景余,王贵才,林秀云.吉林省水稻优质新种质的研究与利用[J].中国种业,2000(1):15-17. 被引量:1
-
6许济川.水稻超优质育种刍议[J].江苏农业科学,1992,20(6):16-17.
-
7李继耕,李振声.努力发展生物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J].生态农业研究,1993,1(4):1-5. 被引量:2
-
8精释尿素(控释尿素)的问世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将发挥巨大作用[J].中国农村科技,2002(7).
-
9郝亚民.耕整机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J].吉林农业,2015(10):54-54.
-
10谭长乐,张洪熙,戴正元,李爱宏,孔祥斗,赵步洪,徐卯林,刘晓斌.粤丰A特征特性及其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1,16(4):30-31. 被引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