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香山科学会议第232次学术讨论会侧记
被引量:3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67-871,共5页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同被引文献55
-
1于君宝,刘景双,王金达,刘淑霞,齐小宁,王洋,王国平.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碳变化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27-30. 被引量:41
-
2施能,陈绿文,封国林,高鸿,林振敏,郭丽娜.1920—2000年全球陆地降水气候特征与变化[J].高原气象,2004,23(4):435-443. 被引量:44
-
3周莉,李保国,周广胜.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99-105. 被引量:358
-
4尤卫红,何大明,段长春.云南纵向岭谷地区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5,60(1):95-105. 被引量:44
-
5高鲁鹏,梁文举,赵军,孟凡祥,姜勇,闻大中.气候变化对黑土有机碳库影响模拟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2):288-291. 被引量:26
-
6王绍武,赵宗慈.未来50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5,6(3):333-342. 被引量:55
-
7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宫鹏,郑循华,翟盘茂,张德二,赵宗慈,王绍武,王会军,罗勇,陈德亮,高学杰,戴晓苏.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3-8. 被引量:1181
-
8林而达,许吟隆,蒋金荷,李玉娥,杨修,张建云,李从先,吴绍洪,赵宗群,吴建国,居辉,严昌荣,王守荣,刘允芬,杜碧兰,赵成义,秦保芳,刘春蓁,黄朝迎,张小全,马世铭.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Ⅱ):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2):51-56. 被引量:257
-
9黄耀,孙文娟.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J].科学通报,2006,51(7):750-763. 被引量:177
-
10何建坤,刘滨,陈迎,徐华清,郭元,胡秀莲,张希良,李玉娥,张阿玲,陈文颖,韦志洪,段茂盛,张晓华,吕应运.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综合评价[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4):147-153.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3
-
1尤卫红,张玲,赵付竹.低纬高原地区降水量资源年际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及其时空演变[J].山地学报,2006,24(4):395-402. 被引量:4
-
2罗云峰,周小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推动我国大气科学学科中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支撑[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5):315-318. 被引量:3
-
3鲁晶晶,周智彬,闫冰,丁新原,贾宏涛,王新军.绿洲化过程中塔里木地区农田土壤固碳速率与驱动因素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6,33(6):1325-13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9
-
1周培诚.基于GIS技术的干旱地区碳循环动态观测方法[J].科技通报,2021,37(8):36-39. 被引量:1
-
2尤卫红,吴湘云,李德俊.夏季风作用下的纵向岭谷区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和规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5):23-31. 被引量:3
-
3尤卫红,郭志荣,何大明.纵向岭谷作用下的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及其与夏季风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7,52(A02):128-134. 被引量:3
-
4尤卫红,吴湘云,郭志荣.纵向岭谷区的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特征[J].山地学报,2008,26(1):22-28. 被引量:7
-
5李小云,齐顾波,徐秀丽.气候变化的社会政治影响:脆弱性、适应性和治理——国际发展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J].林业经济,2010(7):121-128. 被引量:10
-
6王鑫,杨德刚,熊黑钢,安尼瓦尔.买买提,公延明,王建成.新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7,34(4):782-788. 被引量:13
-
7王卓妮,石长慧.2008—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领域资助项目综合分析[J].科技导报,2019,37(24):79-88. 被引量:2
-
8王萌,尹泽疆,李彩红,豆京华,张卫红.8月中国低纬高原水汽输送过程及其与降水量极端异常的联系[J].气象科学,2022,42(3):368-376.
-
9张雅乐,匡钰,贾朋群.大气动力学发展态势分析——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项目[J].气象科技进展,2022,12(6):73-77.
-
1赵生才.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香山科学会议第232次学术讨论会综述[J].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2004(9):5-8.
-
2赵生才.多信息的古地理重建[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141-143.
-
3戴小苏,高云.关注气候变化,倡导可持续发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5). 被引量:3
-
4黄炜.如何认识宇宙[J].科学之友,2000(8):15-17.
-
5魏道培.如何认识海啸与海底地震[J].新安全,2005(2):66-68.
-
6宋瑞祥.在香山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J].国际地震动态,2005(5):3-6. 被引量:4
-
7“遥感找矿面临的新挑战”香山科学会议召开[J].地球信息科学,2007,9(5):124-125.
-
8赵子平.浅析如何认识影响洪水预报质量中的误差[J].吉林水利,2004(5):3-4.
-
9从海洋寻找基因资源[J].中国科技信息,2004(12):52-53.
-
10张晓东,蒋海昆,李正媛,卢显,安艳茹.汶川地震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些启示[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3(4):309-320.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