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河湾》看奈保儿的后殖民关怀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出发,对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儿的小说《河湾》作了分析,认为整部小说就是一部后殖民社会主体在独立后对自我属性寻求界定的过程。小说着重揭示了移民后裔由于多元文化背景造成其民族,文化身份分裂,最终寻求自我归属无望,走向流亡之路。本土人由于其精神上仍受奴役的状态,不能界定自我反而更加的迷失自我。
作者
黄应利
机构地区
湖南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第4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河湾》
奈保儿
后殖民理论
自我属性
流亡者
小说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施旻.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女性自我身份探索的关联[J]
.东岳论丛,2003,24(2):135-137.
被引量:4
2
罗小云.
从《模仿者》审视奈保尔的后殖民意识[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6):42-45.
被引量:10
3
张德明.
多元文化杂交时代的民族文化记忆问题[J]
.外国文学评论,2001(3):11-16.
被引量:6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李霞.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与融合[J]
.国外社会科学,1998(1):17-22.
被引量:14
2
程锡麟.
当代美国文学理论[J]
.外国文学评论,1990(1):134-137.
被引量:9
3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李金梅 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被引量:23
4
Bradford, Richard (ed.). Introducing Literary Studies [C]. 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Harvester Wheatsheaf, 1996.
被引量:1
5
Naipaul, V.S. The Mimic Men [Z].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69.
被引量:1
6
Moore-Gilbert, Bart, etc. (ed.).Postcolonial Criticism[C]. New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nited,1997.
被引量:1
7
Naipaul,V.S.AHouse for Mr.Biswas [Z].New York: Vintage Books,1984.
被引量:1
8
Walcott, D. In a Green Night: Poems 1948- 1960 [M]. London:Cape, 1962.19.
被引量:1
9
查尔斯·麦格拉斯.20世纪的书:百年来的作家、观念及文学[M].李燕芬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385.
被引量:2
10
包亚明.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四卷:后现代景观[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4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3
1
王焯.
匠人效应:老字号文化记忆建构主体功能的三种类型[J]
.贵州民族研究,2022,43(5):169-174.
被引量:1
2
陈林侠.
华语电影中的地域转移与空间叙事——大陆、香港、台湾电影改编中的地域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2007(7):185-192.
被引量:10
3
边昕.
多元文化共存下的历史记忆——浅谈新时期的博物馆建设[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99-101.
被引量:2
4
杨丹丹.
母女冲突中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喜福会》和《接骨师的女儿》为例[J]
.作家,2010(14):40-41.
5
刘长华.
北岛的诗歌与记忆诗学[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74-78.
被引量:1
6
王冬伟.
《接骨师的女儿》对东方文化的抒写价值[J]
.芒种,2012(2):155-156.
被引量:1
7
谢红芳.
俄语成语与外来文化[J]
.克拉玛依学刊,2002,5(4):116-118.
8
何百华.
冯·克劳塞维茨东山再起[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11):32-35.
9
陈蕾蕾.
透析谭恩美《灵感女孩》中的迷信现象[J]
.国外文学,2002(4):116-121.
被引量:11
10
尹锡南.
论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远视症”[J]
.思想战线,2005,31(1):126-12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王宁.
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概观[J]
.外国文学,1995(5):78-84.
被引量:19
2
戴从容.
从《东方主义》到《文化与帝国主义》─—萨伊德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J]
.国外社会科学,1996(6):33-39.
被引量:7
3
汪家海.
现代流亡知识分子的无根性反思——《河湾》的后殖民文化解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2):129-13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孙海华.
边缘化的人生:《河湾》的后殖民色彩[J]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5):52-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甘晓敏.
英国作家奈保尔的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J]
.芒种,2012(14):61-62.
2
孙彩萍,付科峰.
后殖民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河湾》解读[J]
.芒种(下半月),2013(7):80-81.
1
郭主美.
《海浪》:现代人的困境[J]
.青年文学家,2013,0(21):18-18.
2
刘卓.
从鬼魂到勇士:《女勇士》中自我属性的建构[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6):62-66.
被引量:2
3
王阳阳.
论《藻海无边》中的身份焦虑[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0):173-174.
4
王峰.
后殖民文学话语特征[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17(2):56-59.
被引量:5
5
汤荣.
《女勇士》——双重边缘下女性的自我属性建构[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6):94-96.
被引量:2
6
杨李.
女性艺术家的成长之路——从玛格丽特·劳伦斯《占卜者》中的女主人公莫拉格谈起[J]
.社科纵横,2013,28(1):95-98.
被引量:2
7
郭先进.
象征手法在V.S.奈保尔《河湾》中的运用[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3):54-56.
被引量:2
8
诺央山.
《阿姆斯特丹谋杀案:雷奥·梵高之死与宽容的界限》[J]
.书城,2006,0(7):64-64.
9
严三九.
文学要坚守大地——关于目前文学的价值、走向的思考[J]
.晋阳学刊,1996(5):94-96.
被引量:1
10
师力斌.
劳动者:草根中崭露的社会主体——从央视春晚到打工春晚[J]
.创作与评论,2014(16):4-13.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