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0-120,122,共2页
Confucius Studies
参考文献3
-
1金景芳著..金景芳古史论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343.
-
2李学勤著..走出疑古时代[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357.
-
3李衡眉.孔子作《易传》之明证、补证与新证[J].孔子研究,1999(4):39-4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73
-
1沟口雄三,于时化.中国儒教的十个方面[J].孔子研究,1991(2):49-61. 被引量:14
-
2程杰.诗可以乐——北宋诗文革新中“乐”主题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4):161-179. 被引量:16
-
3[8]周敦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被引量:1
-
4[19]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店,1992. 被引量:2
-
5[23]宋朝事实类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被引量:2
-
6[25]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被引量:3
-
7[3]王夫之.宋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5. 被引量:2
-
8[20]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0. 被引量:1
-
9[4]赵翼.二十二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被引量:2
-
10[4]退宾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1
-
1张学强.家族与家庭教育:宋明理学的观点及其实践[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199-203. 被引量:3
-
2苗贵松.新世纪李清照研究的传播学转向——2000—2012年研究文献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S4):95-103.
-
3彭玮.宋代士大夫文化心理在绘画中的体现[J].大家,2012(6):227-227.
-
4马斗成,王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宋代士大夫研究综述[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24(2):49-56. 被引量:1
-
5赵文萱.怎一个愁字了得——分析《声声慢》中的个体生命意识[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9(1):25-26.
-
6张建民.宋初经学与庆历新学风社会成因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28(12):126-130. 被引量:1
-
7李星.婉约深沉别样情——透视李清照愁情词中的士大夫情怀[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5):53-55.
-
8仲富兰.世博机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论[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5):47-54. 被引量:2
-
9南瑛.论莲在宋词中的象征意蕴[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12):72-74.
-
10肖虹.论宋代“弹劾公文”的弹劾依据[J].档案与建设,2011(4):8-11.
-
1谈共产党员的理想[J].当代兵团,2015,0(6):39-39.
-
2山东荣成市委.“三个代表”重在实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1(7):26-27.
-
3翁晓霞.论腐败与行政不作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06-107.
-
4李翔海.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J].理论与现代化,1996(10):24-25.
-
5陈秋.浅谈儒家思想与廉政建设[J].消费电子,2014(12):204-204.
-
6徐燕萍.原始儒家内圣外王观探析[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2):116-117.
-
7功润.“修己以安百姓”[J].上海支部生活,2009(9):1-1.
-
8吕勇.“民生”概念应有准确界定[J].新华文摘,2009(5):117-117.
-
9方铭.“教而不诛”与原始儒家的法治精神[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3):50-59.
-
10黄伟宏.儒学“民本”观念对建设现代民主法制社会的积极影响[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6(6):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