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探《伤寒杂病论》之体质观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强调体质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注重体质因素在疾病转化予后中的作用,体质因素是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之重要依据等方面,探讨了《伤寒杂病论》之体质观。认为该书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贯串了重视体质因素的思想,对其进一步发掘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医体质理论,而且有利于指导临床。
作者
钱会南
机构地区
河北中医学院中药系
出处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3-5,11,共4页
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体质观
辨证论治
病因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0
1
王贵元.
《说文解字》版本考述[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6):41-43.
被引量:16
2
姜静娴.
方剂对改善体质的意义[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3(3):9-10.
被引量:2
3
王小平,张珍玉.
论体质与八纲证候[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3(4):54-57.
被引量:5
4
孙国平.
试述《伤寒论》体质论治观[J]
.浙江中医杂志,1993,28(1):11-12.
被引量:4
5
钱彦方,王琦.
轻健胶囊改善单纯性肥胖痰湿体质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1993,34(4):232-234.
被引量:63
6
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74-82.
被引量:94
7
姚惠陵,汪受传,张志辰,孙树恒.
论低出生体重儿肾脾两虚的体质特点[J]
.中医药研究,1995,11(1):14-15.
被引量:13
8
朱锦善.
小儿体质类型及其临床意义[J]
.新中医,1989,21(5):6-7.
被引量:29
9
何裕民.
体质结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6):33-36.
被引量:11
10
张伟荣,薛惠娟,匡调元,赵伟康,顾文聪,沈雁,肖颐,张俊.
食物调整病理性体质的生化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1):35-36.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2
1
刘良徛.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J]
.江西中医药,2000,31(3):55-58.
被引量:10
2
万广宋.
《伤寒论》亡阳辨析[J]
.国医论坛,2023,38(6):5-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岳吉平.
探讨中医学如何看待甲流症状[J]
.现代养生,2014,0(6):248-248.
2
王琦.
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
.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被引量:304
3
张福利,许宏连,马艳春,冯俏,宋博,刘海燕.
脂多糖对寒体、热体、常体大鼠攻毒发热后体温曲线、一氧化氮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2007,35(1):17-19.
被引量:15
4
张福利,冯俏,马伯艳,马艳春,许宏连,宋博,刘海燕.
脂多糖对寒体、热体、常体大鼠攻毒发热后体温曲线、IL-1β的影响[J]
.江苏中医药,2009,41(1):76-77.
被引量:2
5
陈新林,莫传伟,贺振泉,陈京萍,徐谦,郎剑英,陈丽霞.
中医体质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对应分析探索[J]
.中医药导报,2011,17(1):30-32.
被引量:10
6
冷观群,徐芬,魏毅利.
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体质变化的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20-421.
被引量:7
7
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被引量:368
8
张敏,戴晓勇,刘瑶,童蓓丽,陆庆荣,施永兴,陈耀玉.
1763例社区人员中医体质筛查分析[J]
.河南中医,2002,22(4):71-73.
被引量:17
9
程煜,林江涛.
辨证与辨体质浅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541-542.
被引量:7
10
李秀琴,吴成斌.
饮食疗法在气虚体质者中的应用[J]
.甘肃科技,2020,36(22):151-153.
被引量:3
1
徐珊.
浅论叶天士辨治温病的体质观[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1,10(3):11-12.
被引量:1
2
张博,罗蒙蒙,杨亚琴.
中医“通-和-温”法调理肿瘤体质观[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3):84-85.
被引量:3
3
杜甫能.
浅谈中医学中的体质观[J]
.陕西中医函授,1998(6):4-5.
被引量:5
4
王伟凡,宫慧萍.
中医体质学与“治未病”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08-110.
被引量:7
5
何永慧,李正辉.
浅谈针灸中的体质观[J]
.吉林医学信息,1997,14(2):42-42.
6
宋红普,倪红梅.
试论《金匮要略》的体质观[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0):16-18.
被引量:3
7
金永日.
对《金匮要略》中体质相关问题的认识[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5):57-58.
8
王彦丽.
《内经》体质观与三因制宜[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6):94-95.
被引量:22
9
王心诚.
《灵枢》体质观与针灸的内在关系简释[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9):44-44.
10
简鹏.
小议匡调元教授的新中医体质观[J]
.光明中医,2013,28(5):906-907.
被引量:6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