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24-25,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80
-
1黄崴.建立以市场为取向的多元开放型教师教育体制[J].现代教育论丛,2001(2):15-17. 被引量:10
-
2金美福.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形成与体系[J].东疆学刊,1999,16(3):10-18. 被引量:3
-
3杨之岭,林冰.詹姆士·波特论“师资三段培训法”[J].比较教育研究,1980(3):14-17. 被引量:12
-
4晏辉.论社会转型的实质、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1):58-66. 被引量:19
-
5潘懋元,吴玫.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7):13-17. 被引量:66
-
6刘湘溶.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4(7):22-25. 被引量:53
-
7李延保.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质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4(6):8-9. 被引量:18
-
8周家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建设高水平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15-16. 被引量:3
-
9王裕国.以高水平教师为重点加强高校人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17-18. 被引量:5
-
10酉水.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15):31-3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6
-
1毕红艳.高职院校教师素养探析[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4):10-11. 被引量:2
-
2易红郡.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综合优势、发展模式及质量保障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3):8-13. 被引量:13
-
3赵倩.论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9-131. 被引量:9
-
4叶映华,刘宣文.教师培养模式与高师教育的互动和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5):79-82. 被引量:2
-
5庄美金.高师院校优质教学及质量标准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5):103-104. 被引量:5
-
6徐鹏霄,王志明,高希富.以科学的人才观指导军校教员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84-85. 被引量:1
-
7李树广.关于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6,8(3):54-56. 被引量:3
-
8刘平秀.师范生免费与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J].理论月刊,2008(2):186-188. 被引量:3
-
9道靖.场域论下的教师教育转型[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32-33. 被引量:2
-
10李尚卫,袁桂林.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3):34-38.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71
-
1崔和宏.论信息时代计算机教师角色的转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8):12-12.
-
2张辉.网络时代计算机教师角色的定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7):17-17. 被引量:1
-
3李旭.浅析如何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0):30-30.
-
4孙二军.对我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21-22.
-
5郭永强,唐鑫,肖蕙蕙,李静.教师教学质量网络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6):147-149. 被引量:1
-
6李克.多科性院校举办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2):21-24. 被引量:2
-
7张勇,管泽毅.综合性大学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刍议[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24(2):120-124.
-
8周云.论新形势下师专语文教学法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J].教育与职业,2007(23):75-76.
-
9韦成龙.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策略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5):74-77. 被引量:4
-
10顾书明.地方教师教育院校质量建设及保障体系建构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11):45-47. 被引量:1
-
1邹艳辉.浅谈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意义及存在问题[J].才智,2010,0(34):323-323.
-
2胡翠霞.中国古代“博士”之探考[J].文学与艺术,2011(1):16-16.
-
3陈武元.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0(1):2-2.
-
4林素文,陈秀玉,谢志鸣,肖燕娜.关于教师资格认定的几点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81-83.
-
5曾苗苗.新形势下人事代理与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5(8X):4-5.
-
6王开新.对高校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思考和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4):30-32. 被引量:10
-
7马崇坤.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9):195-196. 被引量:1
-
8宣杰,黄少波.我国大学生创业制度环境的历史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12(12):90-91. 被引量:4
-
9张静,杨宏.俄罗斯学位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导刊,2007(9):84-85. 被引量:6
-
10余汉钧.新时期辅导员职责和角色的重新定位[J].才智,2008,0(24):269-26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