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前科消灭制度评析与设计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前科消灭制度,因其能实现法律的正义、平等,体现刑法的谦抑性和有效地预防有前科者再犯而备受各国刑事立法的推崇,理论上也受到各国刑法学者的广泛认同。但我国刑法尚未确立这一制度,学界对此也缺乏应有的关注。结合我国司法实际,借鉴外国刑法中的前科消灭制度的"合理内核",对我国刑法理念的更新和前科消灭制度的刑事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
钱叶六
机构地区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6,共5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前科消灭
无罪推定
标签
谦抑性
双重危险
设计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106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02
参考文献
7
1
房清侠.
前科消灭制度研究[J]
.法学研究,2001,23(4):80-93.
被引量:119
2
田宏杰等撰稿,赵秉志.刑罚总论问题探索[M]法律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3
于志刚著..刑罚消灭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762.
4
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编,黄道秀.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5
薛瑞麟著..俄罗斯刑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48.
6
(韩国)金永哲翻译..韩国刑法典及单行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75.
7
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86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喻伟主编.《刑法学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7页.
被引量:10
2
《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
被引量:106
3
张甘妹.《刑事政策》[M].三民书局,1979年版.第353页.
被引量:18
4
参见李宗锷、潘慧仪主编:《英汉法律大辞典》,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笫80页。
被引量:2
5
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6,47,105页.
被引量:1
6
郑林.《我不想再犯罪》.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7日.
被引量:1
7
库德利雅夫采夫主编.《苏联法律辞典》,刑芳译.法律出版社,1957年版,第107页.
被引量:1
8
[苏]德得罗夫斯基主编.《普通心理学》中译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15页.
被引量:1
9
[美]道格拉·H·胡萨克.《刑法哲学》,谢望远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文版序.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8
1
彭文华.
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体系定位与本土设计[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40-156.
被引量:17
2
曹岚欣.
双主体视野下刑事复权制度的概念澄清、前提审思与本土建构[J]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4(1):15-24.
3
焦占营,桑宇.
司法谦抑机制实证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4):38-43.
4
章元珍,李益明.
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与思考[J]
.研究生法学,2009,24(2):98-103.
被引量:2
5
刘绍奎.
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4):86-90.
被引量:5
6
颜超明.
论我国前科消灭制度现实化的限度——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41-44.
被引量:1
7
赵均锋.
对我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适用的思考——充分合理行使不起诉裁量权[J]
.法制与社会,2006(19):95-97.
8
高铭暄,赵秉志,许成磊.
2001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2(1):32-40.
9
宁立标.
我国应建立青少年前科消除制度[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57-60.
10
陈晶.
关于建构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思考[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23(1):26-3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06
1
彭文华.
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体系定位与本土设计[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40-156.
被引量:17
2
陈兴良.
轻罪治理的理论思考[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3):3-18.
被引量:86
3
周光权.
法典化时代的刑法典修订[J]
.中国法学,2021(5):39-66.
被引量:62
4
郑二威.
我国犯罪记录整体封存的制度构建[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4):81-99.
被引量:8
5
彭新林.
美国犯罪记录消灭制度及其启示[J]
.环球法律评论,2021(1):164-178.
被引量:13
6
徐立,成功.
轻罪时代前科制度的内在诟病及其应对[J]
.河北法学,2023,41(5):20-42.
被引量:23
7
王瑞君.
“刑罚附随性制裁”的功能与边界[J]
.法学,2021(4):44-60.
被引量:57
8
李怀胜.
犯罪记录对社会信用体系的耦合嵌入与功能校正[J]
.法学杂志,2021(3):109-118.
被引量:12
9
吴尚聪.
现代性、社会控制与犯罪记录制度:犯罪记录的谱系学考察[J]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1(6):85-97.
被引量:17
10
伏向向.
我国前科制度运行现状之研究[J]
.秦智,2022(4):8-1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4
1
李哲,张雨虹.
葡萄牙犯罪记录清除的多重路径及中国相关问题的思考[J]
.刑法论丛,2022(4):395-423.
2
张平寿.
前科消灭的刑罚理论基础[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39-41.
被引量:1
3
石玮玮.
韩国刑法典之优劣与借鉴[J]
.法制与社会,2007(3):168-169.
被引量:1
4
王海侠.
社会防卫悖论:前科标签与预防犯罪[J]
.法制与社会,2008(28):92-93.
被引量:2
5
于志刚.
“犯罪记录”和“前科”混淆性认识的批判性思考[J]
.法学研究,2010,32(3):42-56.
被引量:66
6
古瑞华.
论前科消灭制度在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中的意义及其建构[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4):66-69.
被引量:2
7
张勇.
犯罪记录的负效应与功能限定[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6):16-21.
被引量:12
8
何锋.
关于前科概念的一点思考——兼与于志刚博士商榷[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8):78-79.
9
韩宝庆.
前科消灭制度建构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10-114.
被引量:18
10
张平寿.
再犯从重的理论基础反思[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5(1):46-51.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
李贺,穆丽霞.
被遗忘权在刑事领域的适用困境与出路[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4):121-128.
2
叶小琴.
比较刑法研究意见在司法中的运用[J]
.刑法论丛,2020,6(2):397-428.
3
王勇.
前科保护失衡的理论分析及制度构建——以《劳动法》领域为视角[J]
.法制与经济,2021(8):10-14.
4
李怀胜.
犯罪记录对社会信用体系的耦合嵌入与功能校正[J]
.法学杂志,2021(3):109-118.
被引量:12
5
马保卫.
完善我国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3):44-47.
被引量:1
6
孙帅梅.
论高校学生“服务消过”制度的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2013(7):86-89.
被引量:7
7
于志刚.
简论前科消灭的定义及其内涵[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15(4):23-28.
被引量:14
8
顾玉彬,张军平.
品格证据及其有限可采性考量——基于刑事被告人的考察[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11(2):33-35.
9
贾楠.
论《刑法修正案(八)》之“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的免除”[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6):24-27.
被引量:3
10
侯婉颖.
从《刑法修正案(八)》看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之免除[J]
.辽宁警专学报,2012,14(1):30-35.
1
赖声利,胡国庆.
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效力的根据[J]
.求索,2006(3):105-106.
2
孙信之.
刍议我国刑事诉讼中程序性裁判之局限[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X):15-16.
3
陈岚,王丽莎.
连续犯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探讨[J]
.法学评论,2006,24(3):130-136.
被引量:2
4
周宝峰.
刑事被告人免受双重危险权利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3-10.
被引量:1
5
郭江艳.
浅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6):25-26.
6
李川.
寻衅滋事罪情节犯的属性认定与限缩适用探究——以拟制抽象危险犯为视角切入[J]
.法学,2015(12):145-153.
被引量:23
7
王春芳.
禁止双重危险探究[J]
.政法论丛,2001(3):38-40.
被引量:3
8
怕提古力,何晓琼.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与我国的刑事再审制度探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S2):80-81.
9
马力,吕洪民.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与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9(4):76-80.
被引量:8
10
江必新.
司法审查强度问题研究[J]
.法治研究,2012(10):3-9.
被引量:42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