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具有不同的分配依据
出处
《党建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59,共1页
-
1李传华,肖芳.分配正义何以可能——论再分配的合理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9-12.
-
2李传华.论再分配的合理性[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7(2):102-103.
-
3赵晓雷.新时期按劳分配性质的演化[J].党政干部参考,2002,0(1):22-22.
-
4樊怀洪.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依据和标准[J].学习论坛,2003,19(8):17-18.
-
5卞彬.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探析与创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4):75-78.
-
6吴荣.旺苍县:用纪律保障扶贫精细化[J].廉政瞭望,2016,0(21):75-75.
-
7卢黄熙.也谈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的分配依据[J].岭南学刊,2003(5):22-24.
-
8袁春晖.按劳分配与社会公平[J].生产力研究,2009(22):14-16. 被引量:3
-
9孔陆泉,范恒林.论客观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3):50-55. 被引量:1
-
10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热点[J].社科新视野,2005(2):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