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责任的理念及配置——以民事诉讼为背景
被引量:5
参考文献20
-
1崔建远.民法,给程序以应有的地位[J].政治与法律,1998(2):2-2. 被引量:25
-
2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7-148页. 被引量:5
-
3陈刚著..证明责任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01.
-
4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问题》,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页. 被引量:5
-
5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第一章 被引量:1
-
6[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问题》,第二章 被引量:1
-
7沈达明编著..英美证据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6:288.
-
8陈刚.证明责任概念辨析[J].现代法学,1997,19(2):32-38. 被引量:63
-
9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301条 被引量:1
-
10吴越.“从举证责任到客观证明责任的跨越”,《现代证明责任问题》,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译序第3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25
-
1宋春龙,赵立慧.民事诉讼抗辩另案处理的实践与反思[J].政法学刊,2022,39(1):86-96. 被引量:1
-
2侯卓.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正当理由及举证责任[J].政法论坛,2023,41(3):119-131. 被引量:1
-
3汪隽,曾彦雅.检察官客观义务视角下的刑事举证责任——基于《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展开[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4):64-68.
-
4陈刚.证明责任法与实定法秩序的维护——合同法上证明责任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1,23(4):64-73. 被引量:22
-
5章武生,张其山.论证明责任分配规则[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6):29-39. 被引量:1
-
6杨鹏慧.论民事实体法中的程序性问题[J].政治与法律,2000(6):36-38.
-
7李秀芬.对民事诉讼中证明的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5):50-53. 被引量:1
-
8张玉镶,马明亮.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初步分析——聚焦于控诉方与被告人证明责任的分担[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5):35-40. 被引量:8
-
9霍海红.程序与实体关系的话语变迁——以中国“民事法”为中心[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2):235-249. 被引量:1
-
10强昌文.法律至上、程序中心与自由本位──现代化法律的三维透视[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5):1-8.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28
-
1李浩.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哲学思考[J].政法论坛,1996,14(1):36-40. 被引量:47
-
2赵万一.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B10):80-89. 被引量:26
-
3[德] 罗森贝克著.庄敬华译证明责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
4苏峰.证明责任分配的价值要求-从民事诉讼角度的分析[EB/OL].“东方法眼”http://www.dffy.com/faxuejieti/ss/200406/20040608134438.htm,2004~11~8. 被引量:1
-
5曾建莉.现代司法理念与司法效率[EB/OL].“论文在线”http://www.lwzx.net/lunwen/6351.htm,2005~5~27. 被引量:1
-
6刘基业.当前审判工作中司法理念的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
7赵万一.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EB/OL].“民商网”,http://paper.studa.com/2004/10-26/132325.html,2005~5~27. 被引量:1
-
8奚玮.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EB/OL].“法律图书馆”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067,2004~11~8. 被引量:1
-
9[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苏力.法理学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35
-
10张志铭.证成法律真实标准.人民法院报.2002年4月12日第三版.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7
-
1陈思.民事诉讼契约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108-111. 被引量:1
-
2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11(2):521-539. 被引量:17
-
3霍海红.民事诉讼契约的意义追问[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1):75-83. 被引量:15
-
4霍海红.论证明责任机制的限度[J].当代法学,2008,22(3):64-70. 被引量:7
-
5李建华,曹险峰.论《侵权责任法(草案)》结构体例设计之不足——以特殊侵权行为之内涵分析为视角[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29-34. 被引量:4
-
6霍海红.证明责任概念的分立论--基于中国语境的考察[J].社会科学,2009(6):95-103. 被引量:15
-
7郑金玉.《国家赔偿法》证明责任分配规则解析[J].法治研究,2010(12):69-75. 被引量:2
-
8罗建芳.事实真伪不明的界定及处置方法[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55-59. 被引量:5
-
9李美燕.论证明责任的阶段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46-53.
-
10李艳行,高蕴嶙.弥补普通民众举证能力较弱的措施探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63-65.
-
1熊燕,黄宝玉.从证明责任分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6X):100-101.
-
2王兵.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规则的现状[J].人民司法,2010(6):86-86.
-
3丁宝同.证明责任规则的华而不实和自认规则的功能缺失——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论解析[J].福建法学,2003(2):58-62.
-
4宋平.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J].交通企业管理,2006,21(10):41-42.
-
5丁宝同.证明责任规则的华而不实和自认规则的功能缺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论问题解析[J].政法论丛,2003(2):47-51. 被引量:4
-
6蔡曼青.法官取证是利是弊?[J].人民检察,1998(2):26-27.
-
7姜远志,姜元奎.反思“谁主张,谁举证”[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6):263-263.
-
8夏良田.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的修改建议——从证明责任的视角[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4):58-61.
-
9孟元元.民事证明责任倒置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10):31-31.
-
10刘廷华,邓廷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评析——基于证明责任规则的经济分析[J].经济法论丛,2014(2):132-14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