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区》
2004年第13期22-23,共2页
Community
同被引文献24
1 李煜,黎氏.影响社区归属感的要素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7(4):104-105. 被引量:4
2 胡旭昌.浅谈“社区意识”的培育[J] .发展论坛,2003(1):52-53. 被引量:2
3 高鉴国.社区意识分析的理论建构[J] .文史哲,2005(5):129-136. 被引量:58
4 王亮.社区意识——社区共同体的灵魂[J] .广西社会科学,2006(4):176-178. 被引量:22
5 罗英豪.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现代城市社区意识[J] .理论研究,2006(5):41-43. 被引量:2
6 单菁菁.从社区归属感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125-131. 被引量:59
7 陈永胜,牟丽霞.西方社区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69-173. 被引量:36
8 包晓霞.“落地生根”还是“落叶归根”——移民的社区意识探析[J] .甘肃社会科学,1997(6):54-56. 被引量:7
9 潘允康 关颖.社区归属感与社区满意度[J].社会学研究,1996,3. 被引量:17
10 Fisher A T, Sonn C C, Bishop B J. 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 M ]. NewYork: Kluwer.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2:6 - 7,25 -41,291 - 3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9
1 刘文佳.新市民社区认同问题及共同体意识的中介效应研究——基于广东省H区的实证调查[J] .探求,2022(5):41-50.
2 王莉,丁凤琴,李抗.城市居民社区组织意识研究综述[J] .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21-25.
3 王宇洁,仲利强.核心与外延——当代城市文化建筑多元化职能解析[J] .城市建筑,2009,6(9):12-13. 被引量:5
4 张立国,刘菁,解素敏.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归属感的培养[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2):84-86. 被引量:13
5 曾伟,连泽俭,王璐阔.多中心治理视野下城市社区自治实现途径研究[J] .理论月刊,2010(9):140-143. 被引量:11
6 倪凌.论公民公共意识的培养——社区建设的路径[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247-248. 被引量:2
7 王倩,黎军.和谐社会城市社区新型组织传播模式的构建[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13(1):63-67. 被引量:1
8 廖美玲.大学生学校社区感培养初探[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8-21.
9 练梅,殷荣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基于长兴县林城镇上狮村“和谐共建会”的实践[J] .桂海论丛,2012,28(2):88-92.
10 张祝平.村庙组织成长与农村社区治理[J] .甘肃社会科学,2012(5):64-68. 被引量:10
1 张志玉,张万义.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容[J] .中国民政,2001(6).
2 胡慧.社区自治视角下的居民参与有效性探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06(4):82-83. 被引量:18
3 “自治金”创新基层民主的社区实践[J] .社区,2015,0(36):20-20.
4 张建中.你的婚姻有多幸福?[J] .闽南风,2014(5):49-49.
5 朱勋春.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着力点[J] .改革,2008(12):144-147.
6 赵升.关于“领导”定义的思考[J] .领导科学,2009,0(6Z):22-23. 被引量:2
7 马力.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的新视域[J] .中国出版,2009(Z3):119-120.
8 陈月.社区警务与社区意识[J] .中国刑事警察,2004(6):49-50. 被引量:2
9 维维安.朗兹,劳伦斯.普拉特车特,格里.斯托克,孙晓莉.英国公民参与的趋势(下)[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4):92-96. 被引量:1
10 卢晓慧.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偏差[J] .社会工作,2004(12):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