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9,共3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同被引文献10
-
1刘昕,寿伟光.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研究[J].资本市场,2005(1):83-84. 被引量:9
-
2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学报,2005,60(5):827-840. 被引量:320
-
3肖金成,宋立.“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发展模式选择[J].经济管理,2006,32(15):11-13. 被引量:6
-
4侯小星,郑海静.城市群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对策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J].全国商情,2008(B09):18-19. 被引量:6
-
5龚雪,高长春.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4):157-160. 被引量:7
-
6刘志彪,于明超.从GVC走向NVC:长三角一体化与产业升级[J].学海,2009(5):59-67. 被引量:49
-
7隽鸿.异地合作,上海张江高新区发展进入新时代[J].华东科技,2011(1):60-61. 被引量:1
-
8钟慧中.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2001(8):1-5. 被引量:12
-
9蔡宁,杨闩柱.基于企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3(1):53-59. 被引量:80
-
10陈坚.高新区的开发与融资模式[J].中国高新区,2003(6):49-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5
-
1黄镠.江苏沿海开发工业园区共建的启示[J].港口经济,2013(5):43-46.
-
2胡俊峰.长三角地区跨区域联合开发区管理机制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14-22. 被引量:15
-
3苗洁.联合开发区运行机制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6):32-37.
-
4盛光华,葛万达,王丽童.新一轮东北振兴视角下京津冀产业转移与东北地区产业对接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6):37-43. 被引量:1
-
5朱绍勇,夏凡.苏皖两省飞地园区建设经验对江西的启示与建议[J].江西科学,2017,35(5):810-813. 被引量:3
-
6宋歌.基于产业集聚区培育跨区域产业集群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论坛,2016(10):30-34. 被引量:4
-
7李娜,张岩.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特征与对策建议[J].上海城市管理,2018,27(2):24-29. 被引量:5
-
8刘玉栋,姜玲,胡先杰.协同创新视角下“伙伴园区”建设探究——以南京市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20,33(4):41-45.
-
9陶晨.跨国合作产业园区的治理机制探讨——类型、难点与实现路径[J].商场现代化,2020(18):95-97.
-
10卞熙昀.同城化视角下跨江联动共建园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江阴—靖江工业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4):184-185.
-
1钟真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若干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15(6):34-35. 被引量:3
-
2王瑜.健全演出市场机制[J].北京观察,2013(12):28-29.
-
3王文升.关于推动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红旗文稿,2005(21):37-38. 被引量:1
-
4高金生.直挂云帆济沧海——河南电视台电视剧产业化运作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5(10):22-22.
-
5元红.两会精神已定 改革不可动摇[J].改革与理论,1999(3):4-8.
-
6王英.资源高度整合 助力产业持续发展[J].中国消防,2015,0(13):46-47.
-
7赵光壁,欧阳冬日,欧阳菲.论三个代表思想资源的产业化运作[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19-22.
-
8萧红.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服务走上产业化之路[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3):37-38.
-
9王正丽,胡登峰,王成军.创新战略联盟及技术产品产业化运作研究——基于安徽省化工新材料创新联盟案例[J].对外经贸,2012(6):48-49.
-
10孙京民.坚持科学发展 在转型中实现跨越[J].山西政报,2011(S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