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8,共7页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参考文献9
-
1我国的寺有十种不同的名称,按“灵佑法师”《寺话》所述:“一名寺,二名净住,三名法同舍,四名出世舍,五名精舍,六名清净园,七名金刚刹,八名寂灭道场,九名远离处,十名亲近处。”寺的这十种不同的名称,据《祗园图经》讲,有六种义:“一为窟,二为院,三为林,四为庙,五为兰若(兰若全称‘兰髓若’、‘阿半若迦’等,原意为树林,义译为‘寂静处’、‘空闲处’、‘无净声’、‘远离处’、‘空家’等。)六无院相者,名曰‘普通’。” 被引量:1
-
2杜玉生.北魏永宁寺塔基发掘简报[J].考古,1981(3):223-224. 被引量:23
-
3傅熹年著..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09.
-
4“刹”字原意指塔顶相轮,也借指为塔或寺。 被引量:1
-
5释氏要鉴:“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呼三门者,佛地论云:……三解脱门……喻法空涅架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者求涅槃人之居,故由三门入也。” 被引量:1
-
6张十庆编著..五山十刹图与南宋江南禅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82.
-
7宋僧·大休录·日本寿福寺语录。 被引量:1
-
8萧默著..敦煌建筑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360.
-
9最早的佛像出现约在公元一世纪末,印度早期佛教由小乘向大乘转变,为了吸引更多的佛教信徒并适应在家信徒的需要,在希腊艺术的影响下印度西北部的键陀罗和北部的马土腊首先打破佛教艺术中只用象征手法表现佛陀的惯例,开始直接描绘和塑造佛陀的形象,即佛像。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2
-
1常青.再证杭州飞来峰“西游记图”浮雕的历史意义——兼谈古代文献与美术史研究的关系[J].石窟寺研究,2020(1):153-176. 被引量:2
-
2周陽.北魏碑誌俗字考辨七則[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9(2):253-261. 被引量:1
-
3永昕群.应县木塔科学价值、倾斜变形与保护路径探析[J].中国文化遗产,2021(1):23-38. 被引量:6
-
4陈昊雯.由《洛阳伽蓝记》谈北魏寺庙布局特点[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304-306. 被引量:1
-
5方燕明.近十年河南魏晋南北朝考古的主要收获[J].华夏考古,1989(3):41-47. 被引量:1
-
6贺云翱.六朝都城佛寺和佛塔的初步研究[J].东南文化,2010(3):101-113. 被引量:16
-
7贺云翱.南京独龙阜东出土南朝石塔构件的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10(4):132-135. 被引量:7
-
8郭建设.孤高苍穹 巧夺天工——中原古塔撷珍[J].荣宝斋,2011(6):30-45.
-
9祁海宁,龚巨平.北宋长干寺圣感塔地宫形制成因初探[J].东南文化,2012(1):76-82. 被引量:7
-
10庞骏.北魏天师道静轮天宫建筑形制渊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9(2):97-10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4
-
1王媛,路秉杰.中国的佛殿建筑与佛像[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9(1):9-13. 被引量:5
-
2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J].考古,1978(6):409-425. 被引量:112
-
3宿白.隋代佛寺布局[J].考古与文物,1997(2):30-34. 被引量:17
-
4李华东.佛教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分期及各时期寺刹的特点[J].建筑学报,2009(S1):120-124. 被引量:7
-
5赵鸣,张洁.试论传统思想对我国寺庙园林布局的影响[J].中国园林,2004,20(9):63-65. 被引量:48
-
6戴俭.禅与禅宗寺院建筑布局研究[J].华中建筑,1996,14(3):94-96. 被引量:14
-
7王世仁.中国古建筑探微[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231. 被引量:1
-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永宁寺塔基发掘简报.考古,1981,(3):25-26. 被引量:1
-
9耿铁华.高句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成与影响[J].古代文明,2007,1(4):62-74. 被引量:9
-
10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新一版).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5
-
1蔡华,张平乐.我国传统建筑中佛教寺院的院落式空间布局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8):65-67. 被引量:2
-
2孙炜冉,李乐营.高句丽与渤海佛教建筑比较研究[J].史志学刊,2015(2):21-29. 被引量:8
-
3韩璐,陈茜,段晓旭.洛阳白马寺空间布局初探[J].低温建筑技术,2019,41(8):29-31.
-
4王京,周毅刚.探析佛寺对古代城市形态的影响——以隋唐长安城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32):198-200.
-
5孙冰,曹犇,王巍.天然光对中西方建筑空间环境氛围营造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21(12):222-2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李晨.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研究[J].神州,2012(25):24-24. 被引量:1
-
2孙晓阳.大型现代宗教文旅项目特点及项目管理实践与探索[J].施工技术,2016,45(6):114-117. 被引量:5
-
3孙炜冉.肃慎系民族对长白山的崇拜与祭祀[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3):116-123. 被引量:1
-
4宋欣屿.渤海国教育制度中的中原因素解析[J].博物馆研究,2017,0(3):79-83.
-
5董健,孙炜冉,李乐营.“高句丽文化”研究评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5):24-33.
-
6柴琳.谈晋东南宋代建筑长子崇庆寺的寺院形态与艺术价值[J].山西建筑,2020,46(20):42-44. 被引量:1
-
7王俊铮.唐代渤海国佛教遗存的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中国境内的渤海遗存[J].地域文化研究,2021(6):69-82.
-
8隋庆宇周燕,樊磊.渤海国农业景观特征研究[J].乡村科技,2022,13(7):114-117.
-
9张璐繁,梁会丽.浅谈渤海国的风铃[J].地域文化研究,2022(5):86-93.
-
10徐东婷,季翔,王健远.光影与场所共生——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空间解析[J].中外建筑,2023(11):104-107. 被引量:1
-
1庄杭,刘阳,王子尧.浅谈中国佛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特色[J].现代园艺,2016,39(12):77-77. 被引量:1
-
2四合院有多大?[J].中华活页文选(初一),2014(6):62-63.
-
3钟淇宇.浅谈中国现代佛教建筑设计[J].城市地理,2015(9X). 被引量:2
-
4赵美娣.净土法门里的藏书楼[J].百科知识,2015,0(14):13-16. 被引量:1
-
5吴蓓.普陀山寺庙建筑的艺术特色[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57-158. 被引量:2
-
6王媛,路秉杰.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场所特征[J].华中建筑,2000,18(3):131-133. 被引量:13
-
7罗哲文.重峦千仞塔——中国的佛塔(上)[J].佛教文化,2011(4):74-81.
-
8赵青,郑洁平.浅析中国佛寺的文化由来[J].山西建筑,2007,33(18):7-8. 被引量:1
-
9李惠玲.中国佛教建筑基本型制的形成[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1(19):46-47.
-
10赵小川.浅谈民航修造厂6#楼Ⅱ段抗震结构加固[J].机场建设,2012(4):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