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代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1
The Archaeological Observe on the Reign of Empress Wuzetian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79,共6页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参考文献33
-
1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页. 被引量:3
-
2杨鸿年著..隋唐宫廷建筑考[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568.
-
3《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第629页.傅熹年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被引量:4
-
4西安市交通局史志编委会.《西安古代交通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被引量:1
-
5.《资治通鉴》卷202唐纪十八.中华书局标点本,.(14). 被引量:1
-
6《全唐文》(2),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被引量:1
-
7辛德勇著..隋唐两京丛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23.
-
8.《通典》卷44大享明堂(上).岳麓书社标点本,1995年.. 被引量:1
-
9金子修一.略论则天武后在政治上对祭祀礼仪的利用.《武则天研究论文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 被引量:1
-
10李兰珂.隆尧唐陵、《光业寺碑》与李唐祖籍[J].文物,1988(4):55-65.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1
-
1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M]文物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6
-
1王古今,李翎.论唐代灵宝五方镇墓石中的政治诉求[J].老子学刊,2022(1):251-269. 被引量:1
-
2孫齊.《光業寺碑》及其周邊[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3(2):48-70.
-
3李小荣.李白剔骨葬友的宗教原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02-106. 被引量:4
-
4李玉梅.陈寅恪西北学的后现代主义色彩[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5):66-71. 被引量:1
-
5赵荣,权东计.唐顺陵遗址现状与形制探讨[J].考古与文物,2002(4):68-71. 被引量:5
-
6常青.试论龙门初唐密教雕刻[J].考古学报,2001(3):335-360. 被引量:21
-
7李新建,李岚.苏北金字梁架及其文化意义[J].建筑师,2005(3):82-86. 被引量:12
-
8支广正.唐代邢窑贡瓷“盈”字款研究[J].文物春秋,2006(5):39-45. 被引量:11
-
9贺从容.唐长安平康坊内割宅之推测[J].建筑师,2007(2):59-67. 被引量:1
-
10康震.南北朝时期“关陇集团”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J].文学评论,2008(2):25-2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25
-
1林世田.《大云经疏》初步研究[J].文献,2002(4):47-59. 被引量:10
-
2王岩,杨焕新,冯承泽.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8(3):227-230. 被引量:27
-
3斯特克曼.米切尔,张元林.评《七世纪末中国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意识》[J].敦煌研究,1990(4):121-122. 被引量:1
-
4陈寅恪《武望与佛教》,《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 被引量:2
-
5金子修一:《皇帝制度--日本战后对汉唐皇帝制度的研究》所引“《大唐开元礼》中大祀、中祀、和小祀和皇帝自称的关系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中华书局,2010年,第138页. 被引量:1
-
6古正美:《武则天的(华严经)佛王传统与佛王形象》,《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中国中世佛教治国意识形态研究》,台北:城邦出版集团,2003年,第275-324页. 被引量:1
-
7陈寅恪:《武墅与佛教》,《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第164-165页. 被引量:1
-
8《<大云经疏>结构分析》,郑炳林、花平宁主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论文集》下册,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5-196页. 被引量:1
-
9《敦煌所出(普贤菩萨说证明经)及(大云经疏)考略--附<普贤菩萨说证明经>校录》,收入《文津学志》第一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165-190页. 被引量:1
-
10唐长孺:《北朝弥勒信仰及其衰落》,《魏晋南北朝史拾遗》(8卷本《唐长孺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第207页.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
-
1吴麗娱.《垂拱格》與武則天禮法[J].唐研究,2021(1):399-440.
-
2黄图川.政治、人物与城市史研究的结合——读李永《武则天与长安关系新探》[J].唐史论丛,2023(1):440-450.
-
3王德路.洛阳唐福先寺考论[J].唐史论丛,2023(1):369-385.
-
4王璐.三公助祭所见唐朝政局变迁与礼仪秩序构建[J].唐史论丛,2022(2):200-223. 被引量:1
-
5李永.唐代的北都留守[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9(2):194-211.
-
6吴麗娱.關於唐代明堂禮的一些問題[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9(2):163-187. 被引量:3
-
7薛梦潇.“周人明堂”的本义、重建与经学想象[J].历史研究,2015(6):22-42. 被引量:11
-
8韩建华.东都洛阳武则天明堂初探[J].中原文物,2019,0(6):113-121. 被引量:4
-
9吴丽娱.唐高宗朝“僧道致拜君亲”的论争与龙朔修格[J].学术月刊,2020,52(4):154-168. 被引量:5
-
10沈琛.吐蕃与于阗佛教交流史事考述[J].西域研究,2020(3):133-148. 被引量:6
-
1何木风.当告密成为一种政治常态[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9(23):76-77.
-
2孟宪实.一言难尽的乾陵[J].国家人文历史,2016,0(24):52-53.
-
3李辉南.赵翼在镇安施政史迹浅述[J].百色学院学报,2004,18(5):76-78.
-
4施建兴.试析蒋介石第三次下野的基本意图与退守台湾[J].武夷学院学报,1994,21(2):47-52.
-
5郗文倩.汉代刚卯及其铭文考论[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4(4):93-100. 被引量:1
-
6张飞.试论武则天时代的礼仪与文学关系[J].中国教师,2009(S1):148-148.
-
7李国文.铜匦背后的历史算计[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7(09S):1-1.
-
8符庆如.武则天行“铜匦制”考略[J].史学月刊,1990(2):115-116. 被引量:1
-
9蔡建军.包容的力量[J].前线,2015(3):115-115.
-
10武则天为谋皇后之位亲手扼杀女儿之说并不属实[J].芳草(经典阅读),2012(1):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