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112,共1页
Theatre Arts
同被引文献48
-
1潘辛毅.新世纪,文学何为[J].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17-18. 被引量:1
-
2曾园.文学的死亡永远在到来中[J].博览群书,2008(3):98-101. 被引量:1
-
3白烨.“三分天下”:当代文坛的结构性变化[J].西江月,2010(15):24-29. 被引量:3
-
4罗晓非.文学的困境与突破[J].云南社会科学,2004(5):135-136. 被引量:1
-
5陈华明.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0):254-257. 被引量:10
-
6金惠敏.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2004(5):167-178. 被引量:53
-
7李衍柱.文学理论:面对信息时代的幽灵——兼与J·希利斯·米勒先生商榷[J].文学评论,2002(1):116-121. 被引量:53
-
8王炎.时间性的终结与后现代文化症候[J].文艺评论,2004(6):4-9. 被引量:4
-
9申霞艳.消费时代的焦虑——2004期刊阅读[J].文艺争鸣,2005(1):42-47. 被引量:3
-
10王爱松.当代名作家的创作危机[J].文学评论,2005(1):119-12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2
-
1何建良.艺术终结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34-37. 被引量:4
-
2何建良.艺术终结研究:现状与问题[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38-43. 被引量:3
-
3王卫,董丽.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0-22.
-
4汤拥华.文学终结论:文学理论的救赎与反思[J].文艺争鸣,2008(3):89-96. 被引量:2
-
5辛楠.对“文学终结”问题的再认识——兼论技术对艺术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2):51-55. 被引量:2
-
6李文英.J·希利斯·米勒“文学消亡论”研究综述——兼谈文学的价值取向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2):22-26. 被引量:1
-
7苗田.文学终结论争的存在论反思[J].社会科学,2011(11):183-192.
-
8刘大先.新媒体时代的多民族文学——从格萨尔王谈起[J].南方文坛,2012(1):62-67. 被引量:11
-
9李犁,卢娇.消融与转变——当代艺术终结后的绵延之思[J].艺术生活,2013(2):16-17.
-
10朱立元.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67-90. 被引量:20
-
1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72
-
2陈军.对“文学性蔓延”争论的再认识[J].学术论坛,2007,30(10):154-157. 被引量:3
-
3鲁歌,张小慰.晚清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历史分期的一点看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2):43-47.
-
4李万武.“泛文学化”与无门槛的文学繁荣[J].粤海风,2014(5):62-70.
-
5曹梦蝶.苏童对先锋派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才智,2012,0(3):154-154.
-
6梅琼林.论古代楚辞文化阐释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局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20(4):53-56.
-
7陈军.“文学性蔓延”争论之检讨[J].文艺理论研究,2008(1):122-124. 被引量:4
-
8先锋文学的终结[J].文艺理论研究,2001(2):10-10.
-
9李云雷.“新文学的终结”及相关问题[J].南方文坛,2013(5):5-9. 被引量:5
-
10祁赳.《美学与艺术学研究》[J].文艺研究,1996(6):15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