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189
-
1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69
-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1(13):3-17. 被引量:180
-
3王颖.市场时代下网络文学的问题与反思[J].南方文坛,2009(3):44-46. 被引量:5
-
4王庆生,樊星.新中国文学民族性的回顾与思考[J].文学评论,1999(4):27-35. 被引量:6
-
5彼得.比格尔,周宪.文学体制与现代化[J].国外社会科学,1998(4):53-60. 被引量:50
-
6黄浩.从“经典文学时代”到“后文学时代”——简论“后文学社会”的五大历史特征[J].文艺争鸣,2002(6):37-39. 被引量:30
-
7郑伯农.一个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作家──论张平的文学创作[J].求是,1999(13):28-31. 被引量:2
-
8洪治纲.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J].当代作家评论,1999(5):107-123. 被引量:51
-
9沈汉达.秋雨散文的写作艺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6):28-34. 被引量:4
-
10尹鸿.世纪转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时代[J].电影艺术,1997(1):22-26.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29
-
1周文婷,李仲凡.论“CY故事店”的文学生命力[J].郑州师范教育,2022,11(2):86-90.
-
2索邦理.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市场[J].飞天,2009(22):28-29.
-
3彭玉斌.文学制度·文学体制·文学机制[J].运城学院学报,2006,24(1):68-71. 被引量:4
-
4李明德,张英芳.文学职能及作家身份刍议[J].唐都学刊,2006,22(2):58-63.
-
5任东华.真相、局限及意图实践的可能性——关于茅盾文学奖的“思想标准”及其它[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96-101. 被引量:2
-
6汤拥华.文化批评视角下的文学本质与价值——王晓明、陶东风、吴炫,对当代中国文化批评的个案考察[J].文艺争鸣,2007(9):15-23. 被引量:1
-
7张扬.《文化苦旅》的走红与90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转变[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1):71-76. 被引量:1
-
8周根红.文化症候与《收获》的影视趣味[J].东方丛刊,2009(1):241-252.
-
9周志雄.网络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J].理论学刊,2009(4):119-122. 被引量:10
-
10杨玲.当代文学的产业化趋势与文学研究的未来——以青春文学为例[J].文艺争鸣,2010(9):124-130.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58
-
1易洁.论消费时代小说文本的审美诉求[J].长城,2009(8):12-14.
-
2徐洪军.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研究的成绩与问题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29-37.
-
3陈尚荣.“时尚化”的文学艺术消费需求[J].艺术广角,2005(4):53-54.
-
4李俊国.日常审美·欲望狂欢·时尚拼贴——消费主义时代的文艺审美特征及其功能悖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83-87. 被引量:12
-
5邱运华,胡疆锋.文学制度视域中的中国现代文论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8(2):93-98.
-
6张冬梅.喧嚣之后:反思文学评奖[J].文艺争鸣,2009(6):36-38. 被引量:3
-
7阳燕.李修文的文学资源与创作个性[J].小说评论,2009(4):58-62.
-
8刘文辉.20世纪90年代文学“改造”的转移[J].中国文学研究,2011(4):23-27.
-
9肖明华.反思型文艺学研究:文艺学研究的当代形态[J].中州学刊,2012(3):188-193. 被引量:2
-
10白璐.影视小说:中国文学的畸形儿[J].电影评介,2012(13):75-77.
-
1王晓明.文论下载(050-060)--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J].当代作家评论,2003(5):155-155.
-
2周根红.文化症候与《收获》的影视趣味[J].东方丛刊,2009(1):241-252.
-
3蒋济永.对话性:古代中国诗学话语的生产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95-98.
-
4叶勤.《百家讲坛》现象研究——对电视媒体的文化生产机制的反思[J].社会科学论坛,2008(8):81-90. 被引量:2
-
5林长福.注意人物形象的整体变化[J].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2007(5):28-29.
-
6旻乐.赝品时代─—关于“陕军东征”及当代文化的笔记[J].文艺评论,1994(3):66-71. 被引量:1
-
7姚爱斌.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的症候式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1-59. 被引量:4
-
8季红真.探索与收获——一九八四年短篇小说年鉴序[J].小说评论,1985(3):27-31.
-
9谭诗民.延安文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2):6-10. 被引量:1
-
10李灵灵.论“山寨文化”现象——对当代文化生产机制的反思[J].中国图书评论,2010,33(3):64-6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