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路——新文化及“五四”运动的启迪与警示
出处
《民主与科学》
2004年第2期15-19,共5页
Democracy & Science
-
1王玉成.评价戊戌变法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7):48-48.
-
2章作珩.西安事变前后的学生运动[J].文史精华,2016,0(19):19-24.
-
3张艳凤.论陈独秀对中国近代爱国救亡运动的总结及其前途的预见[J].世纪桥,2011(15):30-32.
-
4刘靖北.“五四”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3(3):102-103.
-
5周继厚.华侨抗战 赤子功勋——华侨抗日纪念章荟萃[J].八桂侨刊,2005(3):50-51.
-
6何志虎.汉族和中华民族的形成[J].历史教学,2002(11):11-16.
-
7沈素珍,钱耕森.张申府与“一·二九”运动[J].衡水学院学报,2013,15(5):97-99. 被引量:2
-
8徐昕.“林中路”:民事诉讼模式·体制论述评——读张卫平《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141-145. 被引量:2
-
9温延峰,姜国民.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灵魂[J].理论观察,2000(3):39-40. 被引量:3
-
10刘及时.在延安王家坪的日子里[J].报刊荟萃,2014(9):6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