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女性之于"房间",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中,似乎有着更为天然的契合,因为无论在中西方,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男性的阳刚,柔弱的女性看上去更加需要"房间"的庇护得以安身。而随着19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在西方和中国不同程度的发展,女性经历了从群体到个体的主体意识觉醒的过程,面对以男权社会为中心的性别差异,女性作家开始意识到了"房间"这一意象对于女性而言除了愁怨,同时还有着更重要的价值——冲出男权社会中不平等的"藩篱"。在作品里她们用笔触构建一个"房间",让它不再仅仅是安放女性柔弱身躯的栖身之所,更成为反抗男权争取自我权利的方式。本文以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和中国当代女作家陈然的小说《私人生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定性研究等方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两部小说中的"房间"叙事进行对比解读和深度剖析,探讨女性作者在其作品中的空间叙事技巧,从而揭示女性之于"房间"中所产生的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差异与共性。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119-123,共5页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大连外国语学院2012年度科研基金项目“叙事学视阈下英汉小说改译文本与源语文本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