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诗时代的诗歌困境与生长空间——兼论中生代诗人的命名现象及创作特征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1世纪初"中间代"诗人的集体亮相无疑成为当代诗坛中的重大事件,虽然他们最初的出场有"你不给我位置/我们坐自己的位置/你不给我历史/我们写自己的历史"(潘默子《献给70年代人》)的焦虑之惑和冲动之感,但在对"中间代"以及"中生代"的命名及其争鸣过程中,越来越明确的是,大多数的诗人与诗歌研究者们都能够以理性而客观的态度,从艺术美学和诗学建设这样两条相行不悖的路径来探讨这一现象。
作者
王巨川
黄伶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战略中心
国家图书馆参考部
出处
《诗探索》
2013年第7期31-45,共15页
Poetry Exploration
关键词
诗歌精神
当代诗歌
当代诗坛
兼论
创作特征
王小妮
吴思敬
马永波
诗歌文本
中国新诗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吴思敬.
当下诗歌的代际划分与“中生代”命名[J]
.文学评论,2007(4):177-179.
被引量:18
2
子张.
“中间代”或“中生代”:诗人自我意识的一种方式[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21-24.
被引量:1
3
王光明.
在非诗的时代展开诗歌——论90年代的中国诗歌[J]
.中国社会科学,2002(2):139-151.
被引量:45
4
皮埃尔·布尔迪厄,赵晓力.现代世界知识分子的角色[J],2000(04).
被引量:1
5
王小妮.
重新做一个诗人[J]
.作家,1996,0(6):53-56.
被引量:10
6
马铃薯兄弟.中国网络诗典[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7
[美]拉兹洛(Laszlo,F·) 著,闵家胤.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臧棣.
90年代诗歌:从情感转向意识[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1):70-71.
被引量:42
2
臧棣.
后朦胧诗: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J]
.文艺争鸣,1996(1):50-59.
被引量:75
3
非非.
海黑手[J]
.华夏地理,1992(2):38-41.
被引量:1
4
王光明.
相通与互补的诗歌写作——我看“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J]
.南方文坛,2000(5):26-27.
被引量:8
5
荣光启.
“中生代”:当代诗歌写作中的一种“地质”[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5):21-27.
被引量:3
6
庞德.《严肃的艺术家》,《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60页.
被引量:4
7
陆铭.《经济学界的50、60、70、80》.见《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4月14日.
被引量:1
8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5).
被引量:1
9
唐湜.《新意度集》.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
被引量:1
10
《天涯》 总目录(1996年6期—1997年5期)[J]
.天涯,1997,0(5):158-16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70
1
卢桢.
作为新诗理论史形象的《诗探索》[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4):357-365.
被引量:2
2
张桃洲.
《诗探索》与中国当代诗歌理论批评的进展[J]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1):70-76.
被引量:1
3
陈连锦.
海子诗歌创作与个人化写作[J]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5):102-104.
被引量:1
4
伍明春.
先锋的守夜人——论余怒的诗[J]
.诗歌月刊,2004,0(9):89-93.
5
王学东.
当代诗学“命名”的操作、意义及反思——以“中生代”为例[J]
.诗探索,2013(7):22-30.
被引量:1
6
罗小凤.
代际命名视野下“80后”与中生代诗人的比较[J]
.诗探索,2013(7):46-58.
被引量:1
7
伍明春.
先锋的守夜人——论余怒的诗[J]
.文艺评论,2005(2):57-61.
8
曾方荣.
诗性的缺失与读者的缺席——对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整体观照[J]
.理论与创作,2005(6):55-60.
被引量:3
9
杨晓云,雷斌.
贫乏时代:诗的困境与诗人的重新发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95-97.
10
伍明春.
诗与思比邻而居——论郑敏1979年后的诗歌与诗论[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5):70-7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7
1
敬文东.
“已有无数的桥,可供我节节败退……”——读黄梵札记[J]
.诗探索,2009(1):74-81.
被引量:1
2
柏桦.
黄梵诗歌赏析[J]
.诗探索,2009(1):82-84.
被引量:1
3
黄梵.
诗与事[J]
.诗探索,2009(1):85-89.
被引量:1
4
刘晓萍.
需要更高的关切来进行宽恕 读陈先发长诗《写碑之心》[J]
.上海文化,2010(3):62-68.
被引量:1
5
王学东.
当代诗学“命名”的操作、意义及反思——以“中生代”为例[J]
.诗探索,2013(7):22-30.
被引量:1
6
罗小凤.
代际命名视野下“80后”与中生代诗人的比较[J]
.诗探索,2013(7):46-58.
被引量:1
7
陈先发.
我们都是有源头的人[J]
.诗刊,2004(23):15-15.
被引量:3
8
陈先发.
本土文化基因与当代汉诗写作[J]
.文艺争鸣,2008(6):87-88.
被引量:1
9
陈先发.
固定着自画像的几个钉子[J]
.艺术广角,2011(4):46-49.
被引量:1
10
陈先发.
秋日会(四首)[J]
.诗林,2005,0(3):43-4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刘波,周昕.
一个栏目、一群诗人与一个时代--《诗探索》“中生代诗人研究”栏目探析[J]
.诗探索,2020(7):52-61.
2
李晓洁.
浅析陈先发的诗歌精神和写作艺术[J]
.写作,2018,17(7):90-95.
1
郑亚芳.
舒畅惬意的生长空间——解读李清照[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1):39-41.
被引量:1
2
任岩岩.
从十四行诗与中国律诗的比较看建立新诗格律的必要性[J]
.宜宾学院学报,2008,8(2):45-46.
被引量:1
3
梁瑜霞.
史传传统对唐人小说的影响——兼论唐人小说以“传、记”命名现象[J]
.唐都学刊,1998,14(4):16-19.
被引量:1
4
何金梅.
从女性写作的“被命名”现象看当代性别文化建构[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5-9.
被引量:1
5
许锡强.
现代作家的“援洋命名”现象[J]
.阅读与写作,2009(4):16-16.
6
张立群.
“中生代”:命名的可能及其写作[J]
.诗探索,2008(1):20-25.
7
罗小凤.
台湾“中生代”的“新品种”——论陈义芝诗歌的艺术特质[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2):29-33.
8
戴冠青.
在诗的田野上驰骋[J]
.福建文学,2014(5):109-110.
9
颜士州.
给爱留点生长空间[J]
.家庭百事通,2012(12):33-33.
10
彭卫鸿.
论“朦胧诗”后的诗歌走向[J]
.江淮论坛,2004(5):122-125.
被引量:1
诗探索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