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主文化”:袁可嘉“新诗现代化”体系的民主国家内涵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4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批评家,袁可嘉诗歌批评体系的核心是"新诗现代化"这一理论命题,这一结论在当前的袁可嘉研究中已经达成共识。通过对瑞恰兹、艾略特等诗歌理论有选择的借鉴,袁可嘉建立了"新诗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并且以"现实、象征与玄学"的"新综合传统"
作者
段美乔
出处
《诗探索》
2010年第1期79-88,共10页
Poetry Exploration
关键词
新诗现代化
袁可嘉
现代主义诗歌
诗歌批评
诗探索
冯至
卞之琳
蓝棣之
理论命题
论现代诗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段美乔.
论1946—1948年平津文坛“新写作”的形成[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94-117.
被引量:7
2
邱钱牧编著..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党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730.
3
杨晦著..杨晦文学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49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方敬.意气尚敢抗波涛——忆朱光潜先生[J]群言,1986(1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
1
刘进才.
在研究方法的更新中拓展与深化——京派小说研究述评[J]
.广东社会科学,2004(4):119-126.
2
杨洪承.
论文学史的现代性——兼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教学与史料建设的关系[J]
.学习与探索,2006(1):159-163.
被引量:4
3
曾令存.
“40年代文学转折”研究[J]
.学术研究,2009(2):116-121.
被引量:1
4
孙玉石.
论吕德申小说创作及其与一种文化精神之联系[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1):45-55.
被引量:1
5
杨洪承.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关于“文化研究”的一种思考[J]
.齐鲁学刊,2002(2):72-77.
被引量:4
6
麻治金.
1940年代后期京派“新写作”与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J]
.宜春学院学报,2023,45(5):75-7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臧棣.
袁可嘉:40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的一次现代主义总结[J]
.文艺理论研究,1997(4):85-92.
被引量:16
2
蓝棣之.
九叶派诗歌批评理论探源[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1-13.
被引量:4
3
袁可嘉.
自传:七十年来的脚印[J]
.新文学史料,1993,0(3):147-166.
被引量:16
4
张桃洲.
论20世纪中国新诗的政治维度[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1):123-130.
被引量:2
5
张桃洲.
重构新诗研究的政治学视野[J]
.文艺争鸣,2017(8):47-54.
被引量:4
6
王东东.
穆旦诗歌:宗教意识与民主意识[J]
.江汉学术,2017,36(6):50-56.
被引量:5
7
王东东.
朝向民主文化的诗与批评——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的政治意识[J]
.文艺争鸣,2019,0(7):173-177.
被引量:1
8
姜涛.
“民主诗学”的限度——比较视野中的“新诗现代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29-139.
被引量:6
9
方邦宇.
诗的中断与诗的“中年”——以冯至、闻一多、朱自清为中心的讨论[J]
.江汉学术,2022,41(1):73-82.
被引量:3
10
周瓒.
“坛子轶事”:近四十年当代诗歌批评发展线索纵论[J]
.江汉学术,2022,41(3):36-4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张桃洲.
重构新诗研究的政治学视野[J]
.文艺争鸣,2017(8):47-54.
被引量:4
2
周琳玲,林琳.
试析袁可嘉新诗与诗论中的政治文化[J]
.戏剧之家,2022(5):197-198.
3
王东东.
作为民主文化的中国现代主义——重识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理论[J]
.江汉学术,2022,41(5):84-91.
4
白洋本.
袁可嘉“综合”诗论的西方渊源[J]
.文艺理论研究,2024(2):83-9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张凯成.
“视点”偏转、理论思维与研究载体的“当代意识”——2017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J]
.江汉学术,2018,37(2):5-10.
被引量:2
2
张凯成.
2017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J]
.中国文学年鉴,2018,0(1):635-642.
3
周瓒.
“坛子轶事”:近四十年当代诗歌批评发展线索纵论[J]
.江汉学术,2022,41(3):36-46.
被引量:4
4
王东东.
作为民主文化的中国现代主义——重识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理论[J]
.江汉学术,2022,41(5):84-91.
1
姜源傅.
从“丁香”的出处谈起——也谈《雨巷》兼与蓝棣之、张俊萍二位先生商榷[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3(4):13-15.
2
杨肖.
千变万化难出意识形态之网--从虎妞在小说和电影中形象的变化说起[J]
.南方文坛,2008(2):99-101.
3
唐燕,胡选恩.
浅析瑞拉蒙狄丝笔下的奇卡诺女性生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8):173-174.
4
侯马.
抒情导致一首诗的失败[J]
.诗探索,1998(3):150-154.
被引量:6
5
朱全国.
瑞恰兹的隐喻理论分析[J]
.前沿,2010(22):173-176.
被引量:2
6
陈亚琼.
“症候式分析”与文学批评[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9):91-94.
7
申华岑.
童心——中国山水诗人的人格底蕴[J]
.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2,18(3):5-7.
8
刘阳.
戴望舒及其诗歌《深闭的园子》[J]
.文学教育,2009(A10):30-31.
9
李毅.
另一种深度——浅论蓝棣之的症候式批评[J]
.现代交际,2012(3):65-65.
10
温海墨.
深度文学批评的一种模式——评蓝棣之教授的症候式分析理论[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3(01S):6-8.
被引量:2
诗探索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