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五通桥”地名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五通桥地名的演变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以前为东沮津,宋朝至清雍正时期叫四望关,清乾隆后叫五通桥。 五通桥的得名众说纷纭:诸如“五通庙”与“老桥”相结合的庙桥说;横跨在茫溪、涌斯江上的五座灯笼架子桥“明五栋”说;“过桥不见桥,泛舟河中瞧”的“暗五洞”说;以及两河口的“五通老桥”说等等。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永通(今井研王村乡)盐井干涸,产量无多,日益衰落。清乾隆九年(公元1754年)井灶逐渐移至红豆坡、辉山井一带,至红豆坡骡子坎(今老井坡)
作者 曹继光
出处 《盐业史研究》 1992年第2期55-55,共1页 Salt Industry History Research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